急诊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1

急诊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姚绵绵

姚绵绵(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麻醉科362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372-02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取的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病死率,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健康教育符合护理工作的现代观念,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健康教育已渗入到医疗服务的各个领域,做好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单位,护士针对就诊患者多为病情急、症状重、病因复杂和护理工作繁忙的特点,在与患者接触的有限时间内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急诊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急诊患者的特点

急诊患者的流动性大,每个患者的病因、病种及预后各有差异。患者的职业、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状况、文化习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无从知晓。患者在医院停留的时间短,急于想了解自己得了什么病,能否很快治愈,有什么特效药,希望尽早明确诊断,得到最佳治疗方案,争取早看完早离开医院,最好不要住院治疗。

2急诊患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教育可稳定患者的情绪,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普遍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作为急诊护士在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同时,通过亲切而耐心的询问和悉心体贴等健康教育技巧,来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悲伤等情绪,同时要求其家属也具备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急诊护士贯穿于抢救全过程的合理健康教育,能稳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而改善病情。健康教育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纳,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是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也是患者的权利和需要。急诊患者除了关心本次疾病治疗的注意事项及预后外,更想了解急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及预防知识,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咨询及卫生宣教,帮助他们认识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及意外伤害的自我防范措施等。

3急诊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

护士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患者诊疗护理过程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急诊护士虽不能对患者实施大范围的调查和制定远期的健康教育目标,但必须做到分诊准确、措施到位、抢救及时等,在实施最基础的抢救措施如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的生理心理护理知识的健康教育,使他们感到医护人员可亲、可敬、可信,以增加安全感。急诊患者一进病区,其情绪非常焦虑,迫切想知道有关医疗护理的一切情况,这就要求护士在接诊时应针对患者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交代,并且应注意患者的感受和信息反馈。交流时尽量减少专业术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要注意说话艺术性,使用安慰性、解释性和同情性等语言形式或动作、眼神、表情等非语言形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说话时面对患者,语言表达清晰、准确。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时机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如在患者发怒时,让其适当发泄,用非语言形式感化患者;患者哭泣时,要用沉默、聆听的方式安慰患者;对抑郁患者可以多交谈、抚摸、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觉;而对有感觉缺陷者,如视力、听力障碍者,则应用触摸和语言进行交流。

4急诊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必须坚持因人施教、因病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做到个别教育与小组教育相结合,口头教育与文字材料教育相结合,音像教育与图片教育相结合,随机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重复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病人对有关知识的需求,使病人最有效地掌握与自己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提高实用效果。急诊健康教育不仅限于疾病防治和一般卫生知识宣教,还应加强急诊科室目标人群的心理卫生教育和不良行为干预。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降低突发事件引起的焦虑、恐惧和急躁等负性情绪,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和稳定病情。具体形式:一是口头讲解,由护士对患者个体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二是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的防治知识为主,内容短小,语言通俗易懂;三是个别交谈,在整个诊疗过程中,随时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谈,针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及他们没有意识到的重要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必要而简短的解释、说明、指导、安慰;四是健康处方,健康处方是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医院发给患者的有针对性的宣传资料,使患者通过自己阅读的方法获得与其所患疾病有关的知识。

总之,急诊护士将急症护理和健康教育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患者、家属在防病治病中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更有助于促进医院急诊科室功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医院急诊医疗事业的社会效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