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化疗致严重腹泻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伊立替康化疗致严重腹泻患者的护理

任秀芹

任秀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江苏南京210006)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伊立替康化疗致严重腹泻患者的有效护理的方法,提高伊立替康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6例应用FOLFIRI方案治疗、发生严重迟发性腹泻的晚期大肠癌病人,加强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肛门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6例发生严重迟发性腹泻患者均顺利度过腹泻期,完成预定的治疗方案。结论严格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可使得盐酸伊利替康相关并发症明显改善,减轻病人病死率。

【关键词】伊立替康化疗迟发型腹泻护理

前言

盐酸伊立替康是特异性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其活性代谢物SN-38与拓扑异构酶I和DNA形成的复合体稳定结合,特异性抑制DNA重链步骤,引起DNA单链断裂,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抑制细胞分裂,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1]。伊立替康单一用药适用于晚期大肠癌患者,与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联合治疗可用于既往未接受化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然而迟发性腹泻是伊立替康用药限制性毒性,临床研究表明,20%-40%的患者接受本品治疗后可出现3~4级腹泻,并致化疗方案中止[2]。现将我科近期6例使用伊立替康化疗致严重腹泻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自2010-2011年共应用伊立替康联合化疗致严重迟发型腹泻6例病人;其中女性4例,男性2例,中位年龄61岁(46-69岁);影像学及病理确诊为结肠癌。6例病人腹泻发生时间(应用伊立替康后):24~48小时1人;72~96小时2人;120~144小时3人,3->10次/d,稀水样便,经积极治疗,持续2-10天后腹泻均完全停止。

1.2典型病例介绍患者,女,63岁,因“结肠癌术后复发再次术后2月”入院。患者确诊结肠癌于2007年6月行结肠根治术,术后应用FOLFOX4方案化疗6周期;2009年再次出现大便带血,肠镜及影像学诊断肿瘤复发,同年行mile’s手术加子宫、附件切除及部分阴道后壁切除术,术后应用FOLFIRI方案,已化疗1周期,无不良反应。于2010年2月再次化疗住院。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于2010年2月24行化疗,伊立替康150m/m2d1,5-FU400mg/m2d1,d2;1200mg/m2持续静脉滴注46小时,四氢叶酸钙200mg/m2d1,d2;2周重复用药。2月27日7时患者开始出现腹泻,无腹痛,每15~20min一次,初为黄褐色稀便,后出现水样腹泻,立即给予易蒙停治疗,并停止化疗。病人腹泻未减轻,症状持续。予易蒙停、易扑宁、抗生素及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症支持治疗,2月28日上午停止服用易蒙停,加用蒙拓石散剂,病人腹泻29日有所改善,因自行违规饮食后复加重,为水样便,加用复方苯乙哌啶,3月3日大便开始成型,逐步好转,3月6日恢复。

2护理

2.1健康宣教

伊立替康较严重的副作用是延迟性腹泻,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化疗前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宣教。预先在患者身边准备易蒙停,告知患者如应用伊立替康24小时后出现第一次稀便或异常肠蠕动就立即口服易蒙停4mg,同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如果没有腹泻,患者不能擅自服用止泻药。

2.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全身中毒症状

临床观察发热、头晕、腹痛和虚弱等。因这些症状可提示脱水、感染的程度。同时注意实验室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大便检查是否出现白细胞或感染性有机物。

2.3心理护理

患者均为结肠肿瘤晚期,患病时间较长,经历手术或反复多次化疗;对化疗有恐惧感,情绪低落或对治疗信心不足;加上CPT-11价格昂贵,经济上的压力使患者更增加负性情绪。我们在护理患者时语气和蔼,服务主动热情,对其提出的有关问题给予耐心解释,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讲明国内外应用CPT-11的治疗效果,尤其是CPT-11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及紧急处理方法,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而且还积极帮助解决其生活上的问题,解除患者的精神压力,经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肛门护理

2.4.1患者频繁腹泻,肛门或肛周的皮肤出现红肿、糜烂、溃疡等,再加上化疗可使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极易引起肛周感染。因此保证肛周清洁、干燥是护理的关键。每次排便都必须用温水及软性肥皂清洗肛门,并保持肛门及肛周皮肤干燥;表面涂氧化锌软膏,防止局部皮肤受损;严重者可用高锰酸钾坐浴。

2.4.2人工肛门护理2例患者存在人工肛门,需观察造瘘口肠粘膜的血液循环,肠造口有无回缩、出血及坏死。使用造口袋后,应观察造口袋内液体的颜色、性质和量,因患者大量腹泻,应保护造口周围皮肤,减少肠液的刺激及湿疹的出现,常用氧化锌软膏或防漏膏保护皮肤。预防感染,注意是否有感染征象,如红、肿、热、痛、恶臭味分泌物等。

2.5饮食与营养支持

饮食上嘱患者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高糖、低脂的食物,坚持少量多餐,进食温和性食物。指导病人饮用酸奶增加革兰氏阴性菌,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因患者大量失液,可饮用大量液体和电解质以扩容(水、苏打水、喜爱的饮料或口服液体、汤等)。

化疗药物对肠黏膜的急性损害,因此,要避免食用能加重腹泻的食物和药物,避免过热过冷及产气类食物(玉米、卷心菜、豆类、糖类),对个别豆制品也应禁用,避免进食乳制品、高脂肪油炸食品、新鲜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等。

为防止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可给予静脉补液并严格记录出入液量。严重腹泻可引起脱水和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影响化疗的继续进行,应及时补充充足水分、电解质,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高营养。

2.6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延迟性腹泻后,应确认患者首次口服易蒙停4mg,然后每2小时给予易蒙停1次,每次2mg,最多不超过4mg,用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中途不得更改剂量。如腹泻超过48h则应停用易蒙停(易蒙停有导致麻痹性肠梗阻的危险),按医嘱使用易朴宁、抗生素、复方苯乙哌啶等治疗,用药期间常巡视病房。

3小结

迟发性腹泻是伊立替康的主要限制性毒性,单药治疗严重腹泻的发生率20%左右,其发生机制可能为CPT-11及其代谢产物SN-38直接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内TopoI,引起DNA双链断裂、细胞死亡,常导致肠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引发腹泻。病理学表现上可见肠壁变薄,伴空洞形成、血管扩张、炎细胞浸润以及回肠细胞凋亡迹象,小肠绒毛萎缩,肠黏膜损害,通常以结肠、盲肠段损伤更严重[3]。使用伊立替康24h后及下一疗程化疗前的任何时间均有迟发性腹泻的危险,发生首次稀便的中位时间为第5天。迟发性腹泻如不正确及时处理会非常严重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护理人员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熟悉伊立替康的毒性反应及其防治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毒性反应,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尽可能将毒性反应减至最轻。

参考文献

[1]RougierP,MitryE.ReviewoftheroleofCPT-11inthetreatmentof

colorectalcancer.[J]ClincolorectalCancer,2001,1(2):87-94.

[2]LimontiA,GelibterA,PaveseI.etal.NewapproachespreventIntestinaltoxicity

ofirinotecan-basedregimen[J].CancertreatRev,2004,30(6):555-562.

[3]孙等军,于荣,张良明.间苯三酚治疗伊立替康所致重度迟发性腹泻的临床观察.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2):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