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被你征服――浅析民族音乐教学情境设置

/ 2

就这样被你征服――浅析民族音乐教学情境设置

任岩

安徽合肥长丰实验高级中学任岩(安徽合肥231100)

在现行中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在整个中学的民族音乐教育中,忽视民族音乐教育,而偏重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教育的现象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但笔者认为还需要对这个问题再进一步地谈一谈。以合肥地区个别学校为例,甚至在音乐课的教学中,热衷于“赶时髦”,私下删减了民族音乐的内容,加大了一些流行歌曲的内容,甚至一些小学、幼儿园也热衷于流行音乐的教育。学生缺乏对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缺乏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境地。那么如何创设情境,让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绽放异彩呢?情境交融教学法在我们贯彻艺术教育的原则中经常提到,特别是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注重情境的设置作用极其重要。

一、情境设置要恰当,这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有的学生公开排斥民族音乐,有的教师为了课堂效果不得不草率完成民族音乐的教学任务。如果能认真思考恰当的情境选择和设置,这些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各自年龄的特点,本身就存在对问题认识的差异性,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了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中重外轻内、重流行轻传统等现象,特别是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由于情境的选择、设置不合理,造成师生之间距离扩大。通过恰当的情境设置,师生完全可以在民族音乐的基点上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例如,欣赏《春节序曲》,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对联、年画、小灯笼,让学生先说出其用途及所用的特定氛围和时间,再说出在春节时人们的心情,然后引导学生想象《春节序曲》将会以什么情绪、什么形象来表现音乐,使学生形成逆向思维,让生活的感悟先走进音乐,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

二、情境设置要细致,这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无论什么学科的课堂教学,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能力,是一个教师必须学会的基本功。特别是在艺术类型的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对完成教学工作更为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仔细观察、分析后作出课堂教学细致的情景设置和安排,让学生能对此种课型从开始就有一个正常的心理活动基础。民族音乐作品蕴藏着丰富的生命哲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伟大的睿智与哲思。如当聆听《高山流水》时,你会感到胸怀宽广足以包容整个宇宙;音乐中美妙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音色可以使兴奋与忧郁得到调节,使身心愉悦、精神协调、心境良好。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就在于它不是生吞活剥地灌输,也不是强迫人接受,而是以独具的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师生得益于不知不觉中。

三、情境设置要贴切,这是师生发挥创新的源泉

通过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贴近生活的情景设置,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撞击学生的兴奋点,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自主地选择与自觉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对事物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如在欣赏内蒙古民歌《牧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营造出使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我特地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牧歌》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独唱,一种是无伴奏合唱,为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索、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课堂效果。独唱的声音独具特色,嘹亮;无伴奏合唱声音丰富,音色优美、和谐,具有立体感,极具感染力。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各具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

四、情境设置要精彩,这是师生共同的艺术享受

如果说恰当、细致是完成民族音乐教学的基础,那么精彩的情境设置就是课堂教学中艺术的升华。这种气氛对师生来讲也是十分难得的艺术享受。长此以往,学生哪有不喜欢民乐的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取得更大的收获。如一位教师在介绍《走进西藏》这首以藏族音乐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都作了仔细、恰当的情景设置,语言不多,但层次清楚,不但了解了若干藏族音乐的特点,同时认知了藏族整体文化的特点。课程即将结束时,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随着悠扬的藏族音调手舞足蹈起来,完全沉浸在一种艺术的享受之中。

五、情境设置要丰富,这是让师生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新的音乐教学大纲重视多学科渗透,使情景设置呈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在介绍《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器乐作品时,开始我并未强调其音乐本身含义,而是从“春”字入手,恰当地用语句设定一个景中带情的氛围,逐步引入音乐本身,使学生从对“春”的认识开始,逐步将学生带入乐曲的情景中,达到师与生、教与学和谐的统一。这一系列情景的设置,很好地抓住了学生心理,调动了学生潜意识中综合审美的整体活动,使学生首先乐于接受,然后较感兴趣,最后产生一种再创造的冲动。例如,一位教师介绍古琴曲《高山流水》时,涉及泛音演奏的乐段,教师首先分别演示散音、按音、泛音的获得方法,让学生直接看到、亲耳听到音响效果,使学生意识到自然科学在音乐中的存在。关于基音与泛音,物理学科有专门的论述,而学生了解的仅仅是一个物理定义的概念。在音乐中把基音演奏与泛音演奏进行音响比较,创设一种声响的情景,不但使学生感觉到基音、泛音的音响的差异,还感觉到中国古代作品中泛音表达情感的玄妙之处,从而更多地培养了一些民族音乐的知音。

中学民族音乐教学的情境设置非了了几笔就能说清的问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更好地完成民族音乐教学,更好地弘扬民族音乐艺术。

任岩:1970年2月出生,中学一级教师

邮编:2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