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松联合舒芬太尼在普外科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尼松联合舒芬太尼在普外科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刘树民徐福生

唐山市开滦总医院赵各庄医院河北唐山060100

【摘要】目的:比较尼松复合舒芬尼与单纯舒芬尼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强弱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择期普外科腹部全麻手术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n=20):单独舒芬太尼组(A组)、舒芬太尼复合尼松组(按舒芬太尼、尼松剂量不同,分为B1组和B2组)、舒芬太尼复合尼松组、托烷司琼组(C组)。采用单纯静脉全身麻醉下,术后采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A组为舒芬太尼150ug,B1组为舒芬太尼100ug复合尼松60mg,B2组为舒芬太尼100ug复合尼松90mg,C组为舒芬太尼100ug复合尼松60mg+托烷司琼5mg,均稀释至80ml,均给予负荷剂量尼松30mg(手术结束前15min时静脉注射),背景输注速率2.0ml/h,PCA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各组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采用VAS法记录术后3,6,12,24h的静息痛评分,并做镇痛满意度NRS评分,观测术后各时间点血压(BP)、心率(HR)、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患者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各组镇痛效果及镇痛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1组较其他各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高(P<0.05)、不良反应C组低于A、B1、B2组,B1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A,B2组(P<0.05),各组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尼松复合舒芬尼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舒芬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明显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且镇痛效果满意。

【关键词】?舒芬太尼尼松术后镇痛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可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例如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使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精神方面的改变导致烦燥不安,忧郁,继之影响到消化系统功能,体力的恢复,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直接和间接使各种受体功能发生改变。阿片类药物虽然是术后镇痛的首选药物,但因为其具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给术后镇痛带来一定的顾虑。为减少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近年来有人主张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1,2]。尼松是第一个可供静脉和肌肉注射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和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其镇痛作用较强,而抗炎作用稍弱。本研究将不同剂量的尼松及舒芬太尼复合使用,用于术后镇痛,观察其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其最佳复合剂量。

1资料与方法

1.1随机选择普外科腹部全麻手术术后患者80例,年龄20~60岁,ASAⅠ~Ⅱ,意识清楚,排除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排除哮喘史、严重心功能不全、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患者,且无非甾类抗炎药禁忌证。将病人随机分为4组(n=20):单独舒芬太尼组(A组)、舒芬太尼复合尼松组(按舒芬太尼、尼松剂量不同,分为B1组和B2组)、舒芬太尼复合尼松组+托烷司琼组(C组)。

1.2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建立静脉通道输注林格式液,面罩吸氧去氮5分钟,同时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压(BP),并判定病人的意识状态,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mg/kg、舒芬太尼0.3ug/kg、丙泊酚1.0-1.5mg/kg、阿曲库铵0.5mg/kg,吸氧去氮5分钟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频率10-14次/min。麻醉维持:靶控输注丙泊酚(3~5mg/kg·h)和瑞芬太尼(0.1-0.2ug/kg·min),阿曲库铵间断静注维持肌松。术中输液1000—2000ml,必要时输注胶体液聚明胶肽500ml。采用患者自控镇痛模式,各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尼松30mg(负荷剂量),接镇痛泵,A组为舒芬太尼150ug,B1组为舒芬太尼100ug复合尼松60mg,B2组为舒芬太尼100ug复合尼松90mg,C组为舒芬太尼100ug复合尼松60mg+托烷司琼5mg,均稀释至80ml,背景输注速率2.0ml/h,PCA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

1.3监测指标采用VAS法记录术后4,8,12,24h的静息痛评分,并做镇痛满意度NRS评分,观测术后各时间点血压(BP)、心率(HR)、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患者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VAS疼痛评分标准(0分-10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分一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分-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临床评定‘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检验,α=0.05。

2结果

各组一般情况(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镇痛效果及镇痛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C组低于A、B1、B2组,B1组低于A、B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2。

表1三组VAS评分比较(分)

3讨论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伴随已经发生的或者潜在发生的组织损伤,剧烈的疼痛在多个方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会因为疼痛睡眠不足,情绪低落,不利于身体的康复,甚至疼痛会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传统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吗啡、芬太尼等,其镇痛效果显著,临床上应用广泛,但也表现出一些不良反应,比如眩晕、瘙痒、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抑制、窒息等。NSAIDs能靶向性聚集在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随后被前列腺素合成细胞摄取,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降低外周痛觉感受器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3,4]。尼松是一种静脉用的NSAIDs,其作用机理与抑制环氧化酶活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相关,Chow等研究表明,尼松15~30mg每6h静脉注射1次,能够显著减少镇痛药的用量[5]。单独使用尼松于术后镇痛,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6]。NSAIDs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不良反应。Munro等研究显示,小剂量NSAIDS尼松联合吗啡PCA能提高术后镇痛质量,减少吗啡用量[7]。谢国柱等发现,尼松可减少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妇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用量,产生显著的节俭作用,提高镇痛的安全性[8]。有文献报道到,10-30mg尼松的镇痛效果与6-12mg的吗啡相当,且尼松的镇痛时间更长。本研究80例普外科腹部手术全麻手术后患者的观察,发现尼松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与单纯使用舒芬太尼镇痛相当,统计学无显著差异。托烷司琼是一种新型止吐药,与5-HT3受体的亲和力最强,能极有效地竞争外周及中枢的5-HT3受体,从而阻断呕吐的神经反射。具有能选择性地阻断5-HT3受体的作用。单剂量给药,药效持久,无耐受,没有锥体外系作用。采用推荐剂量,可安全用于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病人及两岁以上儿童。尼松复合舒芬太尼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可以满足普外科腹部手术全麻手术后患者的镇痛要求,同时复合托烷司琼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尼松复合舒芬太尼是一种理想的复合镇痛模式。

参考文献

[1]DavyTA,SharpC,LynchS.Perioperativepaincontrol.ClinPodiatrMedSurg.2003Apr;20(2):257-67.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46—51.

[3]KellyDJ,AhmadM,BrullSJ.PreemptiveanalgesiaI:physiologicalpathwaysandpharmacologicalmodalities.CanJAnaesth.2001Nov;48(10):1000-10.

[4]BurianM,GeisslingerG.COX-dependentmechanismsinvolvedintheantinociceptiveactionofNSAIDsatcentralandperipheralsites.PharmacolTher.2005Aug;107(2):139-54.Epub2005Apr19.

[5]ChowGK,FabrizioMD,SteerT,etal.Prospectivedouble-blindstudyofeffectofketorolacadministrationafterlaparoscopicurologicsurgery.JEndourol.2001Mar;15(2):171-4.

[6]郭新玲,刘和平.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镇痛的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38-40.

[7]MunroHM,WaltonSR,MalviyaS,etal.Low-doseketorolacimprovesanalgesiaandreducesmorphinerequirementsfollowingposteriorspinalfusioninadolescents.CanJAnaesth.2002May;49(5):461-6.

[8]谢国柱,袁志国,卞丽玉等.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舒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节俭作用.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5):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