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监护室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急诊监护室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护理干预

1刘静2赵春杰

1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2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一矿职工医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目的评估急诊监护室患者的心理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急诊监护室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43例和干预组43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前,在SAS和SDS评分方面,干预组和常规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在SAS和SDS评分方面,干预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3.12±3.26)分,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82.54±4.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急诊监护室患者心理评估状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情况,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其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心理评估;急诊监护室;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医院内科室病种较多,其中急诊监护室是医院科室内患者最多的一个科室,由于患者发病较为急重,病情变化较快,所以不管是患者自身还是家属,通常伴有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这给患者病情恢复和预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因此,对急诊监护室内患者心理进行评估,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患者担心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愈信心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本研究对急诊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发现患者心理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急诊监护室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43例和干预组43例)。干预组中男性33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为(18~77)岁,平均年龄为(64.8±3.1)岁,疾病类型包括急性脑出血者7例、重症肺炎者10例、急性酒精中毒者25例、药物或食物中毒者1例,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其以下者33例、中专和大专者8例、本科及其以上者2例;常规组中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22~78)岁,平均年龄为(64.2±3.7)岁,疾病类型包括急性脑出血者8例、重症肺炎者12例、急性酒精中毒者22例、药物或食物中毒者1例,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其以下者30例、中专和大专者11例、本科及其以上者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如急救护理、常规检查、生命体征监护以及用药护理等。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①根据患者病理和生理特征,掌握患者病情以及心理情况,及时予以安抚,由于多数患者突然遭遇急重症,心理上难以产生抑郁、焦虑和悲观等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可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科室情况,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此外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神态及时调整心理疏导方法,予以患者适当宽慰和鼓励,指导患者合理控制心理情绪。③由于急诊科患者病情较重,护理人员日常工作量较大,这使得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沟通较少,加上患者及其家属紧张和不安的心理,均会引发患者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争执,同时患者往往不愿意与医护人员交流和沟通,此时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期间,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及时安慰患者,告知患者采取宽容态度对待疾病,提高患者安全感,同时护理操作过程中采取无痛操作技术,输液和注射时做到轻柔且准确,此外护理人员还应重视护理细节,发挥非语言性护理的作用。④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倾听患者诉求,向患者介绍治愈成功的案例,让治愈患者及其家属现身说法,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以及治疗依从性,严格执行科室保护性医疗制度,减少患者心理、生理和躯体意外的压力源。

1.3观察指标

①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焦虑(SAS)自评量表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估,SDS评分在50分以上、SAS评分在40分以上表示患者具有抑郁和焦虑等情况,评分越高症状越重。②护理满意度采取自制护理调查问卷满意度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工作态度、责任心、健康教育综合知识完整性,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度等,满分为100分,满意为评分>90分,比较满意为评分(80~90)分,一般满意为(60~80)分,不满意为评分<60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在SAS和SDS评分方面,干预组和常规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在SAS和SDS评分方面,干预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3.12±3.26)分,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82.54±4.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47,P=0.000)。

3讨论

急诊科监护室内急危重症患者患病人数较多,患病较急骤,病情变化较快,发病时患者缺乏心理准备,使得患者对病情存在紧张、恐惧、烦躁和焦虑等情绪,而不良心理情绪会导致机体处于连续的应激状态,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以及预后生活质量改善[2]。所以急诊科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期间评估患者心理特点,针对性采取护理方案,同时护理人员做到护理态度热情和蔼,护理技术熟练,加强患者护理心理疏导,从而减少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护患关系[3]。杨德辉[4]等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急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效果时发现,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干预后其抑郁和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患者。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在SAS和SDS评分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方面,干预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赵敏[5]和胡紫薇等研究结果相类似。

综上所述,根据急诊监护室患者心理评估状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情况,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其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勾洋,石群,汤月明.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5):3241-3243.

[2]何艳红,乔继华,王燕.急诊重症监护室病人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5,13(22):2164-2165.

[3]肖坤.急诊重症监护室病人护理安全隐患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21):1996-1998.

[4]杨德辉.心理护理干预在急症监护室患者中应用效果的评价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9):149.

[5]赵敏.急诊监护室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30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