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生创新精神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培养中职生创新精神之我见

王典

王典(甘肃省民乐县职教中心学校甘肃张掖734500)

摘要:本文以班主任工作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可以发挥较大作用入手,透析了班主任首先必备创新精神的条件,着重探讨了日常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班主任角色定位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认为,一流的教育工作者应“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疆域”。这句铮铮之言是对创新精神的最好注脚。创新精神是一个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角度分析,中职生的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性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从具体内容上看,创新精神应包括求新求异精神、求真求是即探求事物内在规律的精神、奋斗拼搏献身事业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班主任首先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因为:首先是由教师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决定的。当今时代,信息化大潮扑面而来,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教师的社会角色已脱掉了知识权威的外衣,失去了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固有的传统地位,只是飞速前行的“信息流”、“知识链”的一个重要节点。这就在客观上迫使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育思维的樊篱,不断反思旧有的知识、经验,及时更新理念、调整方法。其次,新课改的实施也要求教师必备创新精神。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定位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班主任只有创新才能建立与学生固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只有创新才能使课堂成为焕发生命活力的场所。创新,使班主任的职业生命有了存在的意义和延续的可能;创新,让教育成为一池生机勃勃的活水。一个好班主任必定是凸显生命张力的教师,要教育人,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以独立之人格为教育起点、以创新精神为教育内核、以人本之实践为教育依归的职业生命体。

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依靠三个方面的工作:传授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从普通教育进程看,60年代以前偏重科学知识的传授;80年代前后强调智能的培养;本世纪以来,把培养学生——尤其是中职生的创新精神提到了最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何种程度,能否为社会作出创造性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传授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能力在客观上应主要由科任教师来完成,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班主任则在主观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因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往往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联系着,与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紧密相连,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又起着骨干作用。

培养中职生的创新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德育为首,充分发挥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所谓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实际上是指德育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和支持智、体、美诸育具体任务的完成这两个方面的实际作用。首先,班主任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入手,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创造动机。真正的创造者也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者,没有道德品质的人的创造发明往往会危害社会,这是有众多事例可以证明的。其次,从培养科学世界观入手,使学生具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方法论;没有科学的方法论,创造发明就无从谈起。班主任要认真仔细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且一定要身体力行,做科学世界观的楷模。再次,要从明确学习目的性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要多指导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举一反三,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以技能为本位,不安于现状,努力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是从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入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热情是创造的动力,它一旦与创新意识结合,就会形成稳定的创造动力,推动创造者去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而又其乐无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就得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上下工夫。首先,班主任要构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既鼓励冒尖也允许落后。那种视循规蹈矩、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听话学生”为好学生,反之则是“坏学生”的评价,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班主任要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的优劣之别。特别要注意绝不能仅仅以学科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要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会和平等的权利。其次,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逐步解疑,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质疑、讨论、争辩,开发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然后对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受学习创新的美。再次是班主任要改革操行评定的评价手段,增加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是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入手,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创新意志是创造者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它突出表现在创造活动中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治力四个方面。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也应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班主任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除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还应“导之以行”,通过组织诸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育学生,磨练学生意志,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三是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入手,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创新意志是创造者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它突出表现在创造活动中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治力四个方面。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也应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班主任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除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还应“导之以行”,通过组织诸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育学生,磨练学生意志,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总之,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还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它能联合家庭、社会的力量,以达成最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第一流的教育家陶行知文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10。

2.陈开岩浅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沈阳: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5)。

3.朱德全现代教育理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