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有效度”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有效度”的策略研究

何海燕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第五小学广东梅州514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体师生的共同需要;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目前,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已在数学课堂中被越来越多的采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正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时的具体现实环境,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情境创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有效达到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通过有效问题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获得高质量学习效果,使学生们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教师们不断反思和改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度策略研究

前言

进入日新月异的21世纪,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方法也逐渐从传统的围绕书本讲解向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转移,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理念,学习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一线教师们进行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完善,通过情境创设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质疑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新一代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以下通过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实际教育的有效性进行简要阐述.

1.情境创设教学的目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将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结合统一的过程,有意识心理活动不能单独完成认知,情境创设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认知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诱发和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提供的认识潜能将主体对客体的所有意识统一,创造高度的动机,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并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境创设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当下学生的实际学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知识为载体,本着教学的科学性、启发性、实效性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三维目标,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并且细化落实到每节课上,让学生学有所得.2.情境创设教学的内容

学习过程是一个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过程,背景即“情境”,如何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怎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情境是需要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效的情境创设是结合各年级的具体教材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成学生直观认识原理并对新知识进行自主探索。3.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

3.1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来源于生活,始终将情境创设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如在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三》时,教师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三)]从节约用水的话题入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多变”就是指教学过程中对典型的问题从多个角度,通过多层次的推演和变化,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引导,让学生感受问题的多变性、新奇性、促使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相似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与本质属性,由此而培养学生思维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例如:通过学习《变化的量》体会什么是变量,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等都在变化,象这样的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们感受生活中互相关联的变量,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师:“往往一些量的改变会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变,比如:身高的改变会引起体重的改变;购物时,单价或数量的改变,会引起总价的改变;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化的量”

不同条件的变换使学生陷入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之中,通过这种“多变”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相当于对学生发挥思维潜力起到了润滑油,催化剂的作用,通过情境创设积极调动起学生的手,眼,脑各感官参与到对新知的主动探索中,更好的发挥想象力与知识建立起更清晰的印象,更好的吸收并巩固知识。

3.2创设有冲突的质疑情境

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方式,思考是生命的灵魂,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思考和探索,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并精心策划教学内容,营造适合思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探索的平台,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转变教学思路,结合实际设计出更精彩的教案,并根据学生过往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有效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捕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机引导,把数学问题与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密切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头脑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3.3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

现阶段的数学教学,问题和探究已经开始占据数学课程的重要位置,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决定了数学学习的思维方向和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活用教材,如学习《百分数的应用(四)》时,师:“同学们,每年大家都会积攒不少零花钱吧。这些零花钱你们是怎么安排的?谁能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有关储蓄的知识?”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活动,对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引导学生说出将积攒的暂时不用的零花钱存入银行,既可以支援国家建议,又可以为个人做储备,一举多得;让学生自由发言,如储蓄的种类,储蓄的意义,储蓄卡、国债和教育储蓄不收利息税等.在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内容后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有关储蓄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寻找数学题材导入新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觉得数学问题是那么的鲜活,从而形成问题意识。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能更投入的学习,而且还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有效的打开学生的思维方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学过程由老师指导变为学生自主,实现学生人人参与,互动交流,人人成为实践者,观察者,探索者;让他们在探索中实现个人的自我表现欲望,达到了教师设置问题的目的。

3.4.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情境创设虽然对数学教学起到相当大的辅助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由于对情境创设认识片面,某些教者往往忽略了情境对学生的实际引导作用,只一味追求形象化主题化,流于形式与包装;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脱离,切入情境的过程过于繁琐,情境创设没有突出主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导致中看不中用实效差,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逻辑,课堂光有氛围没有实效,学生的理解和认知难以同步,针对以上所述问题,教师对情境创设课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与提高。

4.结束语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等特点,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新课改教学标准明确强调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重要性,基于小学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爱玩好动坐不住等特点,情境创设能有效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切合生活实际变得更加形象化,将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极大的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上的同步发展,最大程度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开阔学生思路及拓展思维空间,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积极的状态中,更好的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为其个人以后的人生提供更好更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尹昌波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教育》2017(3):00212-00212

[2]罗琴创设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都市家教月刊》2017(1):90-91

[3]刘建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