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浅析

李蕊瑞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三兴幼儿园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而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实施较为普遍。它是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为目标,从而使幼儿教学游戏化。幼儿游戏化教学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游戏化教学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而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要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设置情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合理地进行指导,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使游戏化教学更加丰富、生动、有趣。

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点在教育学界已经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主张幼儿园的“教”与“学”中融入游戏的形式、游戏的要素以及游戏的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自由的享受教学,这对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反响和指导。

我们的幼儿教育一直存在着重学习、轻游戏的现象。然而,近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已经向大家证明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游戏。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里体验的幼儿自主自愿,主动自由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活动,可以说,幼儿的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

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指将幼儿园教学的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符合幼儿心理和行为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大一部分弥补当前幼儿教学中的缺失,能够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值得幼儿园进行尝试和实践。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呢,我们要从很多方面去探索,给幼儿更广阔的空间以满足游戏心理需求:1游戏活动选择方面1.1游戏活动的主题、内容及方式: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其主题、内容及方式由幼儿做出选择,而非被告知或者强迫选择的,这是实现教学游戏化的首要外部条件。幼儿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活动主题、内容及方式的权利;而教师则提供符合幼儿兴趣的物质条件,以保障其对活动主题、内容及方式进行自主选择的实际可能性。如果教师对活动的开展进行硬性规定,那么活动过程中幼儿就只能按照“被允许的方式”使用材料和开展活动。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指导时切忌包办、代替的强行干预,而应该给予幼儿充分信任,使其能够自由自发、自主自信的发挥个人才智。

1.2游戏活动的任务难度:与幼儿能力相匹配。当幼儿面对超出自身能力而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往往会产生紧张和焦虑的心理,从而促使排斥、躲避等行为的产生;当面对低于自身能力,不具有挑战性和新颖性的任务时,又会产生厌倦、厌烦情绪反应,表现出对任务的不感兴趣和无视行为。只有当游戏活动的任务难度与幼儿能力相匹配时,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幼儿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又是在幼儿的能力范围以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才能给幼儿带来满足和愉快,使幼儿充分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和对任务的胜任感。

2关注幼儿的发展方面2.1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在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活动的主题、内容、方式方法的自主选择,对游戏材料使用方法的创造发挥,对外部环境的积极探索等方面。由于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并不成熟,其行为的被动性、依附性和模仿性非常强烈,而相对的,其行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正处于一个萌芽、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教学游戏化就是要保证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不紧要尊重、爱护幼儿主体性,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教学任务不能仅仅受限于传授知识经验,更要促进幼儿的发展,构建学习活动的主体。

2.2幼儿个别化的发展。关注幼儿个别化的存在是同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密切相关的。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必须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幼儿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个体化差异,每个幼儿的生命都会幻化出一个精彩的世界。教学游戏化就是要尊重每个幼儿发现、探索属于自己世界的权利,要鼓励幼儿在对世界的主动探索中,展示自我,形成、实现和发扬自己生命的独特价值。以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幼儿,整齐划一的传统集体教育只会阻碍独特生命的形成。教学游戏化就是要让每个幼儿都尽可能大的发展,鼓励其个性的张扬,尊重幼儿个体生命的独特性,把个体差异作为焕发教学生命活力的有利契机才能促进幼儿在教学中绽放美丽的生命,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2.3幼儿游戏性的体验。在学前教学阶段,幼儿的学习主要应该是通过感知和体验周围的环境获取经验。在经验中培养出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发展出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满足探究世界的好奇心。而教学游戏化恰恰符合这种理念,在充满游戏性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获得快乐,产生开朗、幽默、高兴的心理感觉;其次,幼儿对游戏活动是充满兴趣的,能情不自禁的被吸引;再次,在幼儿主动地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幼儿充分体现自身的能力以及依靠这种能力达到目的的成就感,这是游戏活动对幼儿兴趣的内在激励机制;最后,幼儿在对游戏活动主题和内容的探索中,体验着行动的自由感、对事物的支配感、对任务的胜任感以及克服困难的成就感,种种体验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相当大的积极影响。

游戏和教学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内核,二者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存在着显著地差异。教学游戏化的价值取向在于充分挖掘蕴藏于教学与游戏两种活动中的共同价值,以发挥二者的共同作用,最大可能的实现其对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在幼儿教学中实现教学游戏化,是能够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并符合幼儿年龄段及学习方法的教学模式。教学游戏化的实现需要幼儿教师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进行全面的改善,相信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会使得幼儿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