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基于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临床观察

涂金晶闫真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基于阴道三维超声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临床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一周内给予行经阴道二维超声和阴道三维超声对其肌层浸润深度进行评估,以术后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分别比较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同时观察比较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时不同肌层浸润深度患者的子宫体积、肿瘤体积之间的差别。结果:经术后病理诊断,可见4例患者无肌层浸润,29例患者为浅肌层浸润,17例为深肌层浸润。经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分别为37.9%和86.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7%和82.8%,诊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分别为64.7%和70.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3%和75.0%,二者在浅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的比较上差异显著,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比较上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维超声检查见浅肌层浸润患者肿瘤体积显著小于深肌层浸润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三维超声技术诊断浅肌层浸润的敏感性高于常规二维超声,但在深肌层浸润的诊断中并无显著优势。通过三维超声下肿瘤体积的测定辅助量化判断深肌层浸润的情况。

【关键词】阴道三维超声技术;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16-02

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是常见的女性生殖恶性肿瘤,近年来有发病率不断上升而5年生存率不断降低的情况[1]。本文就在我院收治的已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临床表现及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TVCDS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确诊。患者的年龄在45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9±3.3)岁。其中,未绝经患者和绝经后的患者分别有8例和42例。其中绝经患者的绝经时间在1年到20年之间,平均(8.3±1.2)年。未绝经的患者主要表现出经期延长、淋漓不断的症状,而绝经后的女性则多有阴道流液、子宫出血等症。

1.2方法

采用通用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Voluson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其具有实时三维超声显像功能。术前一周,分别对患者进行阴道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检查,通过二维超声对其子宫位置、肿瘤的生长位置与生长方式、肿瘤和肌层的相互关系,内膜基底层回声情况、是否合并有子宫占位病变情况等进行观察,以Olaya诊断依据[2]对其肌层浸润深度进行判断。然后选择多平面成像模式,启动其三维重建功能。对立体扫描的探头频率、扫描范围等进行调整,获得良好的检查视野,在子宫内膜纵切平面放置取样线,在缓慢移行的过程中,对宫底、侧壁肌层、肿瘤等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进行观察,再选择于子宫内膜横切平面放置取样线,观察患者的肿瘤、前后壁肌层等的关系。肌层浸润程度的参考标准同二维诊断。然后启动体积测量功能键,设定每一切面间的角度为30°。通过对图像参考平面进行调整,确定参考点,以轨迹球对每一切面进行勾边,自动计算并显示子宫体积、肿瘤体积。

1.3观察指标

以术后病理诊断的结果为依据,分别比较阴道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同时观察比较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时不同肌层浸润深度患者的子宫体积、肿瘤体积之间的差别。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术后病理诊断,可见50例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情况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41例,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9例;其病理分化程度表现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的患者各有26例、13例和11例,其中4例患者无肌层浸润的情况,29例患者表现为浅肌层浸润,17例患者表现为深肌层浸润。观察其手术病理分期可见,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患者分别有30例、11例、7例、2例。

经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分别为37.9%和86.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7%和82.8%,诊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分别为64.7%和70.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3%和75.0%,二者在浅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的比较上差异显著,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比较上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见表1、2。

观察比较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时不同肌层浸润深度患者的子宫体积、肿瘤体积之间的差别,可见浅肌层浸润和深肌层浸润的患者肿瘤体积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有浅肌层浸润患者显著小于深肌层浸润患者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体积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际妇产科联盟就将肌层浸润深度纳入到手术病理分期标准中,并认为其是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层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3]。术前正确判断肌层的浸润深度,并在早期对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进行分层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别对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和三维超声技术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情况的结果,可见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在子宫内膜癌浅肌层浸润的诊断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都显著高于二维超声,其优势在于能够应用多平面成像技术及特殊的探头应用,获得比二维超声更多的子宫相关信息,并通过其独有的三维图像和数据的特殊软件系统,按照诊断的需求进行断面切割,大大扩展了医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范[4],使得诊断的效果显著提高。但深肌层浸润检测结果并无显著差异可能原因是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的图像对比增强,肿瘤、正常肌层交界特征更为显著,而更利于浅肌层浸润的诊断。

另外,通过三维超声本身的体积测量功能对患者的子宫和肿瘤体积进行测定,发现其肿瘤体积与肌层浸润深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表现为深肌层浸润的肿瘤体积显著大于浅肌层浸润的情况,则提示肿瘤体积的测定辅助量化判断深肌层浸润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梁如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1-82.

[2]于华,李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88-89.

[3]陈金华,刘滨月,左恒玲.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2,23(2):83-84.

[4]袁诚,周苏晋,万娜.超声新技术对子宫内膜癌及浸润程度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院,2014,14(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