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工程中塌方处理措施的应用浦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公路隧道工程中塌方处理措施的应用浦熙

浦熙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市401120

摘要:公路隧道塌方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安全生产,更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施工费用,如何减少隧道塌方,是设计和施工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造成塌方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塌方的预防和治理塌方的措施。

关键词:公路隧道;塌方原因;处理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公路在施工中,会经常开挖隧道,受施工技术和当地地质环境的影响,公路的隧道会发生塌方现象,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不但延误了施工工期,还加大了施工费用,因此当发生隧道塌方事故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案及时处理塌方事故,尽可能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减少经济损失。

一、公路隧道施工塌方的成因

1、地质因素

(1)隧道穿过断层和破碎带时,一旦开挖,潜在的应力就会释放出来,承压快、围岩失稳,则势必会造成坍塌。

(2)在通过堆积体时,因为结构松散,颗粒之间无胶结,或者胶结太差,在开挖之后,势必会引起坍塌。

(3)在挤压破碎带,岩脉穿插带、节理密集带等碎裂结构地层中,岩块间互相挤压钳制,一经开挖则失稳,常见围岩掉块、塌落。在软弱结构面发育的情况下,或泥质填充物过多,均易产生较大的坍塌。

(4)在挤压破碎带,岩脉穿插带和节理密集带等碎裂结构地层中,岩块之间相互挤压限制,一旦开挖,就会失稳,其中常见的主要有围岩掉块和塌落。在软弱结构面

(5)薄弱岩体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形成的小褶曲、错动发育地段,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塌方。

(6)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就会有所降低,从而就会导致滑塌。

(7)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会进一步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塌落。

2、人为因素

包括施工中偷工减料、外界破坏等。一些施工单位对工程塌方是很喜欢的,因为一旦工程塌方后,无论是改变设计方案还是增加施工量,都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利润报酬,因此,一些施工单位会不遵守技术规范、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擅自改变支护方式、开挖方式,在管理上也十分松懈。面对这两方面的原因,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防治隧道塌方事故。鉴于此,在施工时,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采用不同的隧道施工技术,并提前制订隧道塌方事故的预防和整治措施,同时对公路隧道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3、施工因素

施工中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安排不合理。各工序间距拉得较长,地层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招致塌方的发生;喷锚不及时或锚喷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设质量欠佳,支撑与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联接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的强度要求;有时抽换支撑操作不当,或者当支撑已出现受力过大的现象而未及时加固;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二、公路隧道工程中塌方处理措施

1、塌方的预防措施

(1)先排水:在施工前和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尽量将开挖范围外之水截住,不使流进洞内,一般采取注浆处理。

(2)短开挖:在围岩石质较差地段,控制每循环开挖进尺,每次立一榀工字钢拱架且拱架必须紧贴掌子面,使拱顶与拱架间无空隙。

(3)强支护:针对围岩和地压情况加强初期支护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采取增加拱架的本身刚性强度、减小拱架间距及喷射砼的厚度,有时也可采取模注砼尽早封闭。

(4)快衬砌:必要时二次衬砌工作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衬砌尽快成环,和初期支护共同受力。

(5)勤检查:安排专人对支护及围岩等进行检查和量测变形,发现围岩有变形或异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及时了解前方的地质和水文条件。

(6)方案合理正确:隧道塌方是最容易造成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工人时刻处在危险当中。因此,只有方案正确、处理及时、方法恰当、组织严密、措施得力,才能使抢险得以顺利完成。

(7)在隧道掘进施工中,要随时观察围岩变化情况,并密切注意现场所揭示的岩性和勘察、设计岩性的差别,及时进行相应的设计变更。

2、塔防的处理措施

2.1较小体积塌方的处理

要把已在塌方范围内所做的喷锚或较为牢固的支撑架设好,按照先上后下从两端或一端把塌方逐步清除,并且周密观察拱顶及周边的围岩的细微无变化情况,以免导致出现二次塌方。临时支撑应做到随挖随架,让紧顶到塌腔面上。

2.2较大体积塌方的处理

当发生大规模塌方事故时,首先要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将施工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由于塌方规模大,很容易将隧道堵死,因此,要采取先维护后挖掘的方法进行临时处理。当发生塌方后,先查清穴顶的位置,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固周围的岩体,防止岩体滑落,常用的加固方法有注浆固结法和管棚法,等情况稳定后,从上到下一次清理干净塌渣,然后及时的调查塌方原因,并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发生塌方后,要使用合理的填充物及时将塌方造成的地面下沉、开裂等现象整平,防止事态的扩大,塌穴壁要与模筑衬砌紧密支撑,对于大规模的塌方,可以采用浆砌片石进行回填,一般回填厚度为2m,隧道塌方地段临时处理结束后,如果探测到隧道前方的岩体为软弱破碎岩体,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固前方的岩体,等前方岩体情况变好后,在进行全面处理。

2.3塌方冒顶的处理

可对其采取先支护陷穴口和锚喷封闭洞穴周围岩面的措施,以免洞内二次开挖塌体时再发生上顶二次坍塌。当遭遇比较差的地质环境,就应采取打设锚杆或地表注浆加固陷穴口周边地表等相关措施。

2.4一般塌方段的处理

可采取紧密支撑模注衬砌背后与塌腔周壁间的方法,对塌方衬砌背后空洞做处理。遭遇到比较小的塌方就应回填密实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而塌腔比较大,就应回填2米厚度的浆砌片石,可于其上空间以钢支撑等下把稳定围岩顶住。当有塌方冒顶出现,就应上顶回填炉渣及土的荷载,来确定支护及模注衬砌的类型,把强度设计好后,就马上冒顶回填,要对夯填密实回填及封层多加注意,以免出现塌陷进水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隧道施工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隧道施工路段的地质比较复杂,只有全面做好隧道路段的地质勘察工作,并在施工时,进行详细检测,且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一旦发生塌方,必须先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再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塌方发生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理方案。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合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全面做好探测、预报和分析等工作,才能够进一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科兴,申小飞,宁波.某公路隧道塌方段处理方案[J].价值工程,2012,(19):109~110.

[2]曹凡.隧道浅埋段塌方冒顶的处理及预防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23~24.

[3]王迎超,尚岳全,靖洪文,蔚立元.隧道塌方段施工方案优化及效果评价[J].岩土力学,2011,32(02):51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