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定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CT定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分析

沈南山

(中航集团安顺302医院;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目的探究CT定位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经皮肾镜取石术者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B超定位穿刺,观察组接受CT定位穿刺。结果观察组血流速度、手术时间与血红蛋白损伤,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结石清除率小于观察组(56.25%VS81.2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9.38%VS25%),(P<0.05)。结论CT定位穿刺可以为经皮肾镜取石术提供精准的路径,可使手术时间缩短,降低术中出血量,促使结石清除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CT定位;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能够使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使其临床疗效的明显提高。此种手术实施时,科学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重中之重。CT定位穿刺可将B超定位的局限性有效避免,促使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1]。本研究探究了CT定位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经皮肾镜取石术者,都通过B超或者CT确诊是肾结石。根据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男22例,女10例,年龄26~68(47.66±5.01)岁。观察组32例患者中,有男24例,女8例,年龄27~69(47.59±4.99)岁。两组基本资料的对比(P>0.05)。

1.2方法

B超与CT选择麦迪克3.5MHz凸阵探头与飞利浦128排多层螺旋,患者术前首先接受CT三维成像检查,对结石的大小与性状等充分了解,选择最有利的穿刺盏。对照组在普通B超的辅助下进行穿刺,观察组在CT的辅助下进行穿刺,操作人员指导患者选择截石位,接受持续硬膜外麻醉,在患侧到输尿管位置,利用输尿管镜将F6顺尿道管引导逆行放置,并固定。随后选择俯卧位,按照CT呈现的结石位置与具体分布情况,选择第12肋下,海军可以在第11肋间腋后线至肩胛下角线的预选处,作为目标肾盏的穿刺位置。观察组与对照分别通过CT与B超对结石大小与数量等情况仔细观察,对穿刺点至目标肾盏的路径情况仔细观察,并制定有效的穿刺方案。选择0.9%的氯化钠注射液在输尿管中注射,形成人工肾积水,将目标盏与穿刺点进行固定。观察组在CT的辅助下,对肾脏血流分布情况认真观察,将重要血管充分避开,在目标盏固定的情况下,将探头角度适当调整,使穿刺路径上没有血流图像,随后选择18G穿刺针进行穿刺。对照组在普通B超的辅助下,选择18G对目标肾盏进行穿刺,直至结石表面。穿刺成功以后,将导丝置入,将F18取石通道有效建立。利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患者进行碎石,采用关注泵高压脉冲注水流将碎石冲出,结石过大者可采用结石钳夹出。术后将F6双J管与F16肾造瘘管常规留置。术后7d对患者的结石清除情况密切观察,结石充分清除后可将肾造瘘管撤下。术后30d再次复查,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撤除双J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流速度、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红蛋白损失情况仔细观察,其中,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血尿以及肺水肿;血红蛋白损失剂量手段:在术前与术后,患者在空腹的状态下抽取5ml的静脉血,并采用血红蛋白测定仪,对患者血红蛋白的失血程度与损失量情况密切测量;选择多普勒脉冲技术对患者的肾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测量。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分别用t、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流速度、手术时间与血红蛋白损伤情况的对比

由表1可知:观察组血流速度、手术时间与血红蛋白损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显著,其中,穿刺定位对手术的成败具有决定作用。在进行穿刺定位的过程中,需要符合距离与穿刺路径,前者尽量与每组肾盏结石靠近,后者应将重要血管避开,防止受到损伤[2]。CT三维成像可以将肾脏目标盏准确确定,立体感较强,能够对肾脏结构与结石位置等准确了解,有利于进行全方面的评估,合理选择与制定穿刺目标盏与穿刺角度,为手术提供有利借基础,并促使结石取出率明显提高。此外,此种手术手段可使患者的损伤显著降低,促使其及早康复。在对患者治疗时,不仅需要采用x线进行常规腹部正位与检查腹部侧位,还需要采用CT对患者予以检查,有助于对结石的分布情况与肾盏充分了解,安全穿刺点是确定结石通道重要条件。手术时很容易为肾血管造成损伤,损伤较轻者会产生肾血肿,损伤较重者会产生术侧肾功能严重受损,还可能是肾萎缩,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对患者治疗时,防止医源性损伤血管已成为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分析了CT定位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与B超定位相比,CT定位下经皮肾镜取石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较少,结石清除率较高,并发症较低。

总之,CT定位穿刺可以为经皮肾镜取石术提供精准的路径,可使手术时间缩短,降低术中出血量,促使结石清除率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滕欢章,陈雪军,韦海宗.CT定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0):112-114.

[2]钟渠梁,石家齐,吴志平,等.CT三维重建辅助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应用价值[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1(6):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