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

张贝申振茹申媛

邳州市建正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苏邳州221399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工民建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其施工质量尤为重要。但是在现阶段其结构建筑的使用及建设中,普遍存在着裂缝的问题。这些裂缝问题所带来的房屋安全隐患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生活在建筑中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们只有将钢筋混凝土这一结构的裂缝的发生原因进行透彻的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所在并加以优化改进,才能有效的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前言:

在工民建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当中,由于混凝土的结构性裂缝容易导致渗漏,并对工民建工程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工民建设计指标、外形的美观以及设计使用年限等诸多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控制。本文简要地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工民建工程中的技术应用,并对其所产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而相应地提出了几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性裂缝防治措施。

一、工民建工程混凝土结构性裂缝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为了提高工民建工程的稳定性和韧性,需要向工民建工程里面加入混凝土。但是,在向工民建工程浇灌混凝土和混凝土浇灌完成之后,混凝土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得工民建工程内部结构温度上升。工民建工程和外界温度差异过大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力的作用,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混凝土收缩

由于在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使用的都是混合好的混凝土,含有的水分较多。在光照和风的作用下,工民建工程中混凝土的水分减少,从而体积收缩,产生形变。但是,由于混凝土本身还有钢筋结构,所以在钢筋的支持下,有一部分混凝土形状不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混凝土拉应力进一步变大,如果超过最大承载力,将会产生结构收缩裂缝。

3、温度突变

使用混凝土完成工民建工程浇灌后,由于光照的影响,使得工民建工程的侧面接受的关照面积明显多于其他地方。高强度和大面积的光照导致工民建工程内部混凝土的温度急剧上升。工民建工程表面的混凝土温度升高,但是内部却变化非常微小,出现温度差,产生拉应力。当然,有时候外界气温骤降,例如大雨过后,导致工民建工程表面的混凝土温度下降,工民建工程内部温度变化不大,也会产生内应力。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温度裂缝。

二、工民建工程混凝土结构性裂缝控制措施

1、设计优化

所以,在进行工民建工程设计时,应当充分的考虑当地气候条件,还要加强对工民建工程混凝土薄弱位置进行修复和巩固,避免由于温度差的造成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变力,从而影响工民建工程的整体机构。与此同时,对于钢筋的选取要进行一定的注意,要选取保护层厚度较小的,这样不会因为保护层厚而出现温度裂缝的现象;除此之外,设置后浇带和伸缩缝的方法对混凝土进行小分割,同时还可以设计合理的结构与形状,以此对混凝土的散热面积进行扩大,从而避免其内部温度的升高过快,从而减少应力的集中情况并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同时在设计中还应尽量采用二次浇注的方法来进行混凝土的混凝土施工,并在二次浇注时加设聚丙烯纤维网或者钢筋网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2、材料控制

混凝土水化热的大量释放是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所以混凝土显然应当尽量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并通过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的方式来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对于混凝土的粗骨料,则应选用级配良好、强度高和粒径大的粗骨料,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同时还应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及其它有害物质的含量。对于混凝土的细骨料,则应在满足泵送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细砂或中砂,从而通过获得较小的表面积和空隙率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泥的用量。另外还可以通过掺加外加剂的方式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及相应地增大同龄期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3、混凝土施工控制

改变混凝土成分配比,在干硬性混凝土中掺入塑化剂或者引气剂,降低水泥使用量;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进行冷处理,降低其浇筑温度;高温天气浇筑混凝土,需要减少浇筑厚度,确保浇筑厚度在500mm以下,有助于散热;膨胀剂的品种和掺入量的选择需要通过试验验证,最后挑选最佳配置;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尽量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根据工民建混凝土浇筑面积大小,将一些数量的温度测量装置安装在混凝土上中下部,定时测量和记录相关数据,一般来说,混凝土浇筑的第1-4天,每次测量时间间隔为2小时,第5-7天,测量时间间隔为4小时,第8-15天,测量时间间隔为一天,尽量将混凝土内外温差保持在25℃以下,一旦出现温差过大,需要借助专业的养护手段来缩小内外温差。

4、冷却管降温

为了保证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内部温度过大,可以在混凝土结构内部预先铺设冷却管路,在混凝土浇注完成之后即可进行通水循环冷却,管内的水流量通常控制在1.5m3/h左右(进水温度低于10℃时),若进水温度偏高,则水流量也应加快。冷却管的出水应排放到不影响混凝土施工的部位,当混凝土整体初凝之后则可视情况利用该出水进行蓄水保温养护。当然在混凝土养护完成之后,为了不使中空的冷却管对混凝土的强度及其他产生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注浆和压浆的工作,通常采用真空压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工民建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进行交流与合作。从施工当中的每一的细节进行全力的监管,为切实提高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谭侃;徐建军;简述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民营科技.2011(01)

[2]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于国臣;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措施与管理浅析[J];改革与开放;2011(04)

[4]江丛彬;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