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

/ 2

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

贺莉平唐娇艳秦薇罗琳李堃

贺莉平唐娇艳秦薇罗琳李堃(成都市娇子小学四川成都610000)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03-0088-02

在当前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微课为传统教学的改革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微课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自主学习,家长辅导学生的有效碎片化素材,它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内涵得以丰富,外延得以拓展。伴随这种内容和形式的课堂变革,有效推动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师生和家长接受程度较高。当前,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实施情况反映出:其技术和硬件在成都市的诸多学校,已不是制约微课的瓶颈,而理念、管理和应用的策略,才是微课应用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正确把握微课资源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其意义不仅是打造信息化的高效课堂,更是构建自主、优质、高效学习体系的重要途径。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前,微课促进学生自我学习潜力的发展

教师首先应该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学习问题,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可以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出发,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

(一)自学环节

这是知识与技能质疑吸收的感知过程。环节前置在课前,内容与形式进化为按照学习目标赏析微课内容,完成学案预习题,未解问题留作课堂待解。这一环节基本脱离了传统的文本预习和导学案的文本笔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课堂的前奏。

我认为,这一环节,不一定都要看微课,如果学生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解决了选单式的问题,也算高效学习的范畴。如果,全班学生都是走读生,并且家中都有电脑,也能上网的话,建议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大胆运用数学APP(速算盒子,小勾学习圈等)的互动功能,向学生布置数字预习作业,这样就能通过提交的数字作业,随时掌握学生学微课的效果。

(二)导练环节

这是知识与技能传授解惑的内化过程。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赏析微课产生问题后,通过课堂的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帮助、点拨、拓展,对已知和未知问题的探讨与归纳。这一环节没有固定程序,完全是师生探究问题的课堂生成。

(三)扫清环节

这是知识与技能巩固落实的外化过程。根据自学、导练的问题和内容,对学生当堂进行少而精的训练或拓展活动。教师要研究自学了什么问题,怎样导练问题,如何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怎样合理分配各环节时间。自主学习的效果,是不是达到高效了。落实“扫清环节”则是落实学生在微课学习中是否达到学习效果的保证。

二、课中,借助微课创设情境,扬起深度参与的风帆

情境是引起儿童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有效的载体。解读教材中情境创设的来源,我们把微课情境创设分为三类:创设生活情景;创设操作情景;创设故事情景。

(一)创设生活情景

1.模拟创设“真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完全置身于情景中,在实践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学完人民币后,组织“宝贝集市”购物活动课,把自己的宝贝(书、玩具等)拿到集市中进行相互交易,孩子在买卖活动中进行人民币的运用与兑换;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这样练习,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变被动“学数学”为主动“用数学”,提高学生深度参与的主动性。

2.课中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如:教“乘法估算”创设到三峡大坝游玩乘坐不同交通工具估算车费的情境。

(二)创设活动操作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有动手创做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放手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剪一剪等。让孩子在“做中想,想中学”,在操作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1.微课中动手

讲授新知是新授课的主要环节,设计让学生深度参与的动手操作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直观有趣的操作活动。

学习“厘米的认识”时,量书有多厚、铅笔多长等,建立“1厘米”的概念;学习“认识图形”时,玩“拼拼搭搭”的游戏。

这些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能力和情感得到了和谐发展。

2.微课后动手

要把知识变成技能,需要反复练习,但不是机械单调的练习。

学了《10的加减法》后,让孩子边动手边念:“一只手,两只手,我有十个手指头,弯下1,还剩9,弯下2还剩8……,弯下10还剩0。”齐读、同桌读。在有节奏的儿歌声中,孩子摇动双手,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

3.在拓展思维中动手

新课结束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思考题,通过动手操作,拓展学生思维。学完《角的初步认识》后,出示: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操作后出现了许多种情况:(无数个、5个、4个、3个、1个)教师一一展示,并比较。“哇,有这么多的剪法呀!”智慧的火花迸发在孩子们的指尖上。

4.微课展示课外小制作

课外进行制作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学完《时钟》、《认识方向》和《平行四边形》后,动手制作时钟、方向板和平行四边形。老师把制作的过程和作品录制成微课,供全校师生观赏,上传校园网和班级QQ群,供家长欣赏。每个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深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三、课后,借助微课设计开放的微练习,提升课堂参与的效果

好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数学素养的必要补充。为了检验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微练习设计要注重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一)教师自主出题,把握学生深度参与的难度

我们在教学中为了把握好学生练习的层次,由教师自主出题。

如(1)王老师把一张长12分米,宽9分米的彩纸剪成边长是3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2)王老师把一张长12分米,宽9分米的彩纸剪成面积是3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

细微差别的两道题旨在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好习惯,同时通过对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学生自主出题,展现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行了学科外围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例如中段涉及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制作旅游计划,并设计出旅游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以小报制作的形式完成问题的设计与解答。这样的作业设计,促使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此外,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在复习本上自主出题并解答,教会孩子自己梳理知识和查漏补缺。复习作业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网络的过程,这样的亲历也培养了学生整理概括知识的一种能力,展现深度学习的效果。

(三)分层设计练习,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品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分层练习,包括三类题,除了针对学生作业反馈设计的基础题外、还有由知识点引出的拓展题即带一个★的技能题和带两个★的智力挑战题。全部孩子完成基础题,大多数孩子可再完成带一个★的题,鼓励能力更高的孩子挑战两个★的智力题。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练习中获得巩固与提升。

微课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不仅是课堂形式的变革,更是提升师、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有段。当然,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仅是最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利用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能,才能构建出自主、优质、高效的信息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