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体会

/ 1

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体会

董理黄秀荣

董理黄秀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296-02

静脉留置针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急诊患儿中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为了避免反复多次穿刺给急诊患儿带来痛苦,缓解急诊患儿家长的焦虑和心理压力,大大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和压力,充分满足急诊患儿输液输血及抢救的需要,我科近年来对急诊患儿护士留置针的穿刺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良好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可以很好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现就我们的实践经验汇报如下。

1影响患儿穿刺成功的相关因素

1.1急诊常见患儿血管特点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鲜有见肥胖的患儿,血管隐藏于皮下脂肪,血管显影不清晰;反之,偏瘦的患儿皮下脂肪少,血管容易滑动;急性创伤的患儿由于创伤位置的影响血管的选择;急性失血、腹泻脱水患儿外周血管萎陷、弹性差;水肿患儿血管较沉,不易触及看清;慢性病患儿需长期输液及使用血管刺激性的药物使血管硬化,诸多原因影响穿刺成功[1]。

1.2穿刺环境由于急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输液区内等待输液等治疗的患儿多,患儿哭闹,环境嘈杂,护士注意力不易集中,甚至影响护士的心态,开放的穿刺环境会导致护士紧张、焦虑、心理压力增加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故护士需要专用的小儿静脉穿刺室,提供较为封闭的穿刺环境,必要时避开患儿家属穿刺,由其他护士协助固定好患儿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再交托家属,以避免家属给操作者造成心理压力;穿刺环境光线不充足可影响护士对患儿血管穿刺的精准,视觉容易出现偏差;病房温度:秋冬季节室温过低,患儿肢体发凉,血管受冷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难度;[1]夏季温度较高,患儿的躁动及操作者多汗,易致穿刺时针尖滑动,影响进针精准度,进针部位过前致穿刺失败,所以良好的穿刺环境是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的强有力保障。

1.3护士的心理素质急诊科护理人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多操作患儿都不能配合,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让护士在进行操作时,就能够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出正确判断,保证穿刺顺利进行。反而言之,护士在面临各种压力时,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稳定情绪,尤其在紧急、危重情况下,容易判断失误,发挥失常而致穿刺失败。

1.4护-患与护-护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保证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有效手段。护士在操作前若能及时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善于与患儿家长沟通,使患儿家长能够有效地配合护士,穿刺成功率会增加;同样善于与同事沟通,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也能自己的穿刺水平不断提高。

2操作步骤

2.1操作前准备:采用贝朗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3M透明贴。穿刺护士安抚患儿,消除恐惧感,分散其注意力以减少哭闹。

2.2血管的选择:留置针输液宜选粗、直、富有弹性、避开关节及静脉瓣、皮肤不完整处的静脉静脉。较大的患儿可选择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留置,也可选择桡静脉,必要时使用夹板固定;学龄患儿一般不选择足部的静脉留置,首选手背静脉。在上述血管都难以找寻到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颅骨缝间静脉、颈外静脉。

2.3穿刺技巧: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应用茂康碘(头皮静脉穿刺使用酒精)消毒液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面积要足够大,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环消毒,直径范围在8-10cm[2]。取留置针转动针芯斜面向上,左手固定血管,右手持针以15°~30°角缓慢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操作者左手继续绷紧皮肤,右手食指推动留置针上方的推送板将留置针软管再沿血管前行3~5mm,操作者可单手完成进针、送软管步骤,避免因为左手过早松开绷紧的皮肤而导致软管推送失败,降低穿刺成功率。此时,留置针软管已经安全成功送入到血管内,松开用于绷紧皮肤的左手以协助退出针芯,右手为套管针旋上肝素帽,消毒肝素帽后用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的肝素帽上。

总之,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的建立需要与患儿家属做好有效的沟通以及输液护理团队的合作。开展个人留置经验的分享会,增强穿刺护士的工作成就感,增强护士对留置针在急诊患儿使用中的风险意识,提高患者安全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率,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激发护士参与创新思维,扩大知识面,将护士的潜能发挥至极,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槐婉舒.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吉林医学,2009,30(2):131.

[2]曹忆妹,陈妙娟,王九花,等.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71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