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立足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立足点

朱磊娜陈利军

关键词:校本教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职业人

1会计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

会计专业教材由于受教育体制、历史传统及民族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存在继承、借鉴有余,探索创新不足,学校在教材选用上,主要倾向选用市场已有的教材,有些学校使用自编教材,但在自编教材中相互照搬,在教材修改方面没有创新,缺乏科学系统的思路与方式。在教学中发现现有教材虽已成熟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1缺乏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分层次满足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具体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

1.2部分出版社根据现行课程改革的流行趋势将习题集更名为实训练习册,其实内容、形式换汤不换药;市场上的会计实训教材虽多,但符合一线教师教学实际需求的教材并不多见,例如满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教学单元对应工作岗位实训教材就很难觅踪迹。

1.3实践教学条件尚待进一步成熟,模拟教材、习题解答和学习辅导方面和教学案例等诸方面的参考资料还没有建立完整。

2职校学生的现状

2007年9月为了掌握入学新生的素质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我们对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这次调查活动以下发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00份,回收到300份。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呈现以下情况:

2.1调查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在对学生“你是否觉得自信”的调查中,有39%的人选择了非常自信和自信,54%的人选择了有时不太自信,不自信,7%感到自卑;学生心态较轻松,45%的人感觉压力一般,36.7的人感觉无压力。

2.2学生学习态度状况对成绩看的比较重,觉得成绩不理想是对自己最大挫折的学生占59%;对于即将面临的学习生涯基本没有规划,但知道社会实践和技能训练对于职业构成的重要性。

2.3对本专业的了解及就业理想状况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之甚少,超过50%的学生是家长帮其选的专业或者是因为听说本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而选择的。对于用人单位的选择主要看重薪水高低、发展空间、工作稳定性这三点。

2.4存在的问题不会合理安排业余时间,上网或打游戏的占34%;交友占27%;自习或听课的有15%;无所事事打发的时光占28%;缺乏爱心,经常参加公益活动的只有13%。对于所学专业缺乏必要的了解,择业观念比较狭隘。

从与学生的接触中不难看出,由于受中国长期文化观念的束缚,为数相当的学生对自己是很不自信,认为自己是差生,成绩不好才被淘汰到职业学校,因此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规划;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长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的家庭环境影响导致有些学生个性懒散、行为乖张等是职业学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3改变目前现状的思路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一线教师应以课程改革为载体,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以弥补现有会计教学中硬件和软件的不足和空白。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认真学习人才培养方案、深刻领会对会计专业职业基本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要求现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多为行业专家、教学界资深人士等人员经过若干次的修订、反复斟酌后定稿,应该说代表了行业的最先进理念、技术要求。在课程编制过程中增加了从业人员职业分析、职责分析、任务分析等,每一分析的结果与课程中一定的目标相对应,从而使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由传统的知识本位型(Knouledge-based)向知识与能力兼顾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我国会计领域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

3.2敢于打破常规,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能力、专业特点的课程内容以《基础会计》为例,教师一般是按教材的布局,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但大家都知道,第一章中的会计假设、对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等内容,对于初次接触会计的学生来说几乎是“天书”,根本听不懂!结果直接的后果就是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会计失去了兴趣。毕业了都未能弄明白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到底是做什么的?又如何让他们能胜任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呢?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质和积极性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职业学校的教师的教学观应由教师的“单一型,绝对权威型”向“一专多能型、行为导向型”转变,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大脑风暴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培训其终身学习能力。其次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素质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关键,因此教师既要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又要掌握教育规律,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同时教师要敢于创新、探索、共同合作不怕失败,敢于打破现有教材的结构体系,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为目标,树立“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我们就教到什么程度”的教学理念,面向岗位职业的需要,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专业特点的校本课程内容,以模块化的形式精心设计会计模拟课题,从基本功开始,进行票据处理、会计分录、模拟记账、出报表等教学实践活动,根据现行企业会计电算化普及的情况,同步进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使教学面向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手、眼、脑并用,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3.3以开放的心态认同每一位学生从发展性的视角来看,职校生区别于普通高中生的一大特点在于:毕业后他们中的多数人要踏入现实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这一特定的发展目标从他们踏入职业学校时就已经明确了,即使他们中的有些人会升学,也只是在本行业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而人们学习的指向也不是学术上高深,而是专业技术上的娴熟。职业学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在这个“特定目标”的导引下,学生在读职业学校的几年中需要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从学生变为“职业人”。在这个学生就是从业者的教室里,教师要很开放,首先要承认并认同学生的能力差异,积极营造注重职业教育技能的教育环境,把职校生从升学压力中解放出来,使其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影响其人生的自信。理解、尊重、爱护、激励学生,善于做人生理想和现代思想的播种者,不但要在非常时期或特殊时刻“救火”、“灭火”,更要敢于并且善于“点火”,点燃职校生的人生之火,点燃职校生事业发展之火,点燃职校生的自信做人之火。

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为目标,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我们就教到什么程度”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探求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立足现有教材但又不受教材的束缚,更多的教学内容设计应来自于市场调研,积极编写满足市场需要的,学生有能力学的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与市场的需要接轨,与职校学生的特点接轨,从而在深层次上推动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第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2]“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