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联合桡侧副血管蒂骨膜瓣治疗肱骨骨不连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带锁髓内钉联合桡侧副血管蒂骨膜瓣治疗肱骨骨不连的护理

叶明陈艳段兴萍

叶明陈艳段兴萍(湖北医药学院十堰市人民医院骨科十堰442000)

作者简介:叶明(1971-),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主要从事创伤、显微骨科临床。【摘要】采用带锁髓内钉联合桡侧副血管蒂骨膜瓣转位治疗18例肱骨骨不连患者。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9~22个月,所有骨不连均愈合,时间3.2~5.5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2例,良5例,差1例。结论伤口无感染,无神经损伤,疗效可靠。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感觉、活动情况,预防钉孔处感染,加强饮食护理及功能锻炼,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早日恢复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骨膜瓣;肱骨;骨不连;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289-01

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终止,如不进行干涉,仍无法愈合称之为骨不连。肱骨骨不连发生率较高,有文献[1]报道可高达20%,治疗起来较为困难,常需多次手术治疗[2]。2008年2月~2010年7月,我科采用带锁髓内钉联合桡侧副血管蒂骨膜瓣治疗18例肱骨中下段骨不连,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治疗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3~45(34±2.5)岁。原骨折类型:横形8例,斜形4例,粉碎性6例。骨不连部位:肱骨中段骨不连12例,肱骨下段骨不连6例。均为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病程为8~22个月。

1.2治疗方法:臂丛麻醉。仰卧位,患肩垫枕,上肢屈肘胸前。于肩峰至肱骨大结节顶端表面切开,纵向分离三角肌至骨面,用开孔器从大结节顶端内侧结节间沟处开孔打通髓腔;沿外侧肌间隔向下于上臂中远端做一切口,逐层分离暴露骨不连部位,保护好桡神经,取出原内固定物,清除断端瘢痕组织及硬化骨,打通髓腔,复位断端至对位对线满意;将导针穿过骨折端插入至髓腔远端,扩髓,使肱骨髓腔再通,顺行打入髓内钉,钉尾端置入骨面下0.5cm,避免与肩峰撞击,采用静力锁定,骨折远近端分别用锁钉锁定。于肱骨中远端臂外侧肌间隔后方探及桡侧副动脉背侧支及其骨膜支,分离血管蒂切取骨膜瓣,在不损伤肘关节囊的前提下按需要切取骨膜瓣,蒂带宽约2cm的肌间隔及邻近筋膜,保证其血供,骨膜瓣面积为(7~8)cm×(4~5)cm,将骨膜瓣经桡神经深面转位覆盖于骨折断端处。所有患者取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5d。常规行三角巾悬吊上肢,1周后在医师指导下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每月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前避免患肢剧烈活动[3]。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一般准备: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片等检查。检查患者皮肤有无水泡、压伤、感染等。患者准备,适当抬高患肢,指导患者做握拳伸指活动,促进患肢血液回流。手术前1d备皮,剃去术区皮肤汗毛,用温水清洗患肢皮肤。术前协助选择合适的髓内钉,常规围手术期用药。

2.1.2心理护理:此类病人因骨折不愈合,经历手术后疼痛与功能障碍造成心理压力,对二次修复手术存在担忧和恐惧,思想包袱沉重,易产生烦躁、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对术后康复不利。护士及时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多与其沟通。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及预后情况,告之手术的先进性,特别强调锁髓内钉固定联合桡侧副血管蒂骨膜瓣治疗,方法牢固可靠、术后骨折愈合率高,且负担小。施行此治疗方法能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患肢功能恢复较快,使患者消除顾虑,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2.2术后护理

2.2.1患肢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感觉、运动情况及桡动脉搏动情况。如发现患肢末梢发凉、发绀、垂腕、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背伸外展等情况,提示患肢血液循环障碍或桡神经损伤,需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卧位时患肢用支垫垫高,高于心脏5~10cm,以利静脉、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下床活动时,使用前臂吊带悬吊前臂于胸前,使患肢处于功能位,屈肘90。1周后在医师指导下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观察肩关节的功能。本组患者未发生肩关节功能障碍。

2.2.2预防钉孔感染:术后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l周,预防感染。观察体温变化及伤口有无渗血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一般术后更换伤口敷料2~3次,换药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注意保持床单元整洁,保持病房清洁,病房每日通风换气2次,保持空气新鲜,降低空气细菌数。本组无感染情况发生。

2.2.3饮食护理:要使骨折及伤口尽快愈合,精心的饮食调理是骨折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由于创伤使机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伤后多数患者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影响创伤的康复。骨折病人的饮食原则是——不忌口,要种类丰富、营养均衡,这样才能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告知患者戒烟酒。因烟草中含有尼古丁可引起小血管痉挛,可造成患肢血液循环障碍而影响伤口不愈合。

2.2.4功能锻炼:主要是恢复患肢肩、肘、腕的功能,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机体新陈代谢,减少并发症,加速骨折愈合,并能进患肢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防止关节粘连。患者因害怕疼痛及骨折再次移位而不敢早期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护士需鼓励患者克服怕痛的心理,告诉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只要锻炼方法正确,骨折不会移位。早期麻醉消失即可进行手指、腕关节屈伸活动,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的活动,如伸指、握拳、抓空增力、腕关节前屈背伸及左右侧屈运动,前臂肌肉收缩活动,关节活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依据患者的适应能力,每个动作做l2~24次,2-3次/d。1周后术在医师指导下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嘱患者继续上述活动,并加强活动的次数及强度,活动以患者不疲劳为度,并嘱患者做患肢肌肉收缩活动,每个动作做24~36次,2~3次/d。后期主要活动肩关节,活动由轻到重,肩关节做外展、内收、前后摆动肘关节做伸屈活动臂的旋转活动。

2.3出院指导:①继续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修复,根据患者出院时机不同适时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功能锻炼方法,直至患者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②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根据不同体质进行饮食调理,嘱患者多食增加钙质补益肝肾之品,以利于骨胳生长。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如瘦肉、骨头汤、山药、红枣等。③按医嘱服用活血化淤药物,以促进血液循环、骨折愈合。④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定时来院复查,不适随诊。

3讨论

我科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方式为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具有强度高、硬度大、抗弯曲刚度大、抗扭转性好、应力遮挡小、血供丰富、术后骨愈合率高的特点。在髓内钉远近端的横向锁定钉为骨愈合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它不仅保留了骨不连断端的纵向微动,还提供坚强的内固定,防止骨断端的旋转及分离移位,为骨折愈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带锁髓内钉对骨不连处的干扰小,还大大降低了对桡神经的复损伤[3]。此治疗方法无外固定,可使患者很好地遵循功能锻炼的原则(早期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术前准备,术后注意患肢护理、预防感染。同时在病人住院过程中,护士应及时、主动服务,做好病情观察,加强饮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华龙,吴富章,郭涛,等.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肱骨干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5,8(4):362-363

[2]王浩杰,索鹏,陈坚,等.自体髂骨骨板螺钉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肱骨干萎缩型骨不连[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1):133-134

[3]程鑫华,余永桂,黄振华等.带锁髓内钉联合桡侧副血管蒂骨膜瓣治疗肱骨骨不连[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4):4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