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刘丽聪

(昆明高级技工学校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在逐步发展成熟。本文主要围绕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教学工作,在简要分析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如何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顺利实施,希望能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教学策略

我国职业教育一贯的教学模式为:在课堂上讲理论,在实践场所讲操作【1】。该种教学模式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学生得不到综合、系统的教育与培养,理论知识薄弱,实践技能缺失,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下面就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做具体分析。

1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现状

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将走上电子产品生产与加工、电子设备维修、电子产品安装与电子产品质量检测等岗位。要想有效适应岗位要求,该专业学生不仅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2】。为此,高职院校必须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知识与技能同步发展,能力与素质共同提高的综合性人才。但经研究调查发现,当前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满足上述人才培养要求,如多数学校仍采用本科式教学模式,即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三部分,使得教、学、做不能有机结合,最终导致学生理论基础薄弱,操作技能缺失,难以适应岗位要求。具体分析如下。

1.1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总体上,我国大部分专业都十分注重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模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中学习书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得不到有效锻炼【3】。另外,由于部分学校实训设备不足,导致实训实验课难以有效开展。可以说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并未在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中得到落实。

1.2教师实战经验不足

教师作为指导者、管理者,教师的能力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战经验是至关重要的。但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当前中高职教育中,大部分教师来自于普通高等学校,企业经验缺失,无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化的实际操作指导,难以完成“教、学、做”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此外,部分学校虽从企业聘任了一部分兼职教师,但由于企业技术人员上课时间不固定,因此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如因企业需要,企业技术人员需出差,这就造成大量调课,最终导致教学工作无法按照原计划有效完成。

1.3考核方式单一落后

目前,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仍主要通过期中、期末这两个时间段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整体考查,该种考查方式的时效性不高,且难以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4教学设备与实验设施欠缺

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在书本中习得,但实践技能只能通过具体的场地进行操练。但目前,许多学校在设施设备等方面配备不足,教学设备与实验设施采购经费不足,回流焊、波峰焊等关键设备缺乏,无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4】。

2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针对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十分有必要。秉承改革创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调动学生与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下面就具体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做详细分析。

2.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知识技能一体化

教师是各项教学工作的主要落实者,要想促进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就必须先促进教师队伍革新。即加强教师的教育与培养,促进教师知识与技术的同步发展,从而促进教学效率提高。在推进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学科要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有所要求,即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高超熟练的实践技能;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需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要能紧跟市场、社会环境变化准确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并能积极主动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且会合理运用新观念、新技术有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这就要求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培训,或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为教师提供深入企业学习的机会,让教师可广泛接触到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5】。另外教师自己也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搜集各类学习资料进行学习,以促进自身技能水平的提升。

2.2积极促进一体化教材的研发与创新

教材是学生学得知识,了解到行业发展规范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推进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开展过程中,做好一体化教材的研发意义重大。现阶段,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主要使用案例式、模块式以及项目式教材进行教学,上述教材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求。为此,学校应当组织专业教师,让其连同企业专家一起,深入研究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对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的各项要求,同时明确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与技术应用特点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教学任务,并编写出适合本专业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一体化教材,促进一体化教学有效实施。

2.3设计一体化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针对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理论基础薄弱,操作技能缺失,难以适应岗位要求等问题,在进行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工作时,教师要能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让整个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技能训练与素质培养同步进行,从而实现一体化教学。具体而言,教师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将实训车间与教室有机构成一体,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锻炼。如教师可以将本专业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等专业课程安排在实训室或实习车间完成,在上课前,教师先为学生布置相关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并及时标记出有疑问之处,在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采用演示法、评价法等为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在操作中验证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实现一体化教学。

2.4引进新型教学模式与考核模式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学校可将工作任务驱动型“4C”教学模式引进日常教学工作中,利用高模式培养出现代化新型复合人才。所谓的工作任务驱动型“4C”教学模式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自主选择、灵活改变、个性发展以及德技兼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与教师,并且所选课程与教师也不是固定性的而是可灵活调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度,从而促进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提高。

对于考核,也不应只通过期末的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而应采用全程化、一体化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技术能力进行全方位考核。如有效拓宽考核内容,在考核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能力考核;并丰富考核形式,通过平时考核、实践考核、期末闭卷考核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以便全面真实掌握学生学习、训练情况,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教学工作应努力朝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向转变,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为此,该专业需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研发一体化教材并完善考核机制,并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一体化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谢军华.技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的条件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2017(21):28.

[2]朱素爱.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电子技术应用LED专业一体化教学[J].电子制作,2016(Z1):118-119.

[3]王丽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155-156.

[4]黄海.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东方企业文化,2013(16):192-193.

[5]刘新梅.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201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