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 1

浅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史翠娟

史翠娟(河南省台前县职业高中河南濮阳457600)

一、正确处理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1.把握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切忌教材内容超前现象

我在高一年级的第一章复习课上,讲了一道超前的练习题,其效果之差令人深思。

例:分别写出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按2∶1和3∶2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初步认识离子反应和刚刚会写简单的离子方程式,就抛出如此复杂的离子反应,几乎所有学生都不会写。因为对NaHSO4怎样电离不清楚,对题中的2∶1和3∶2的含义不明白(多数学生认为是质量化),更何况还要求会判断物质的量之比不同、其离子方程式不同呢?(注:物质的量还没学。)尽管老师费尽了口舌进行讲解,并分别写出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H++SO42-+Ba2++2OH-=BaSO4↓+2H2O

3H++2SO42-+2Ba2++3OH-=2BaSO4↓+3H2O

但学生难懂其理,因为这远远超出了现有的知识水平。有些老师教学中总想“一步到位”,即一上来就想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根本不分析学生基础如何,所以经常出现盲目超前的现象,结果劳而无功,而且还冲淡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违背了教材编者分散教学难点的意图。因此,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的连续性以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熟练把握教材内容的前后衔接,务必杜绝脱离学生实际的超前现象,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2.熟练把握学情,切忌教材内容贪多现象

从经验上看,有些教材的处理善于贪多,主要存在:一是揽得多,认为课堂内容安排得愈满愈好,所以常常是完不成任务,或者为了赶任务,教材处理得非常粗糙,学生掌握得非常肤浅。二是讲得多。有些教师习惯于“满堂灌”,认为讲得愈多,学生掌握得就愈多,常常是只顾自己滔滔讲,不管学生能否接受。三是练得多。有的老师认为做题愈多愈好,于是采取了大搞“题海战术”,结果因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事倍功半。

3.加强教材处理方法的研究,切忌照本宣科

有些教师缺乏对教材处理方法的研究,教学中善于机械照搬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其实,教材内容是死的,而教学是活的,教学的任务不是把死内容强行搬运到学生身上,而是把教材内容创设成问题情境,用问题组成能力主线,让学生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死内容变成活知识”。

二、加强课堂讲授方法的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明确讲授是为学生服务的,切忌“满堂灌”

老师的讲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讲是为了学生学得更有效,讲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如讲元素化合物性质等浅显易懂的描述性知识时,应采取先让学生自学(阅读、提问、相互讨论、实践验证等),教师到学生中间了解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后再进行重点讲解,或师生共同讨论总结的办法。这样远比那种完全由老师包办代替讲解的效果好,特别是长此以往,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讲授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切忌把讲授当成简单的告诉

有些老师教学中善于简单告诉结论,让学生吃老师“嚼烂的馍”,使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陋习,却不研究如何启发学生学。如在选修3《电化学》的教学中,按照教材要求,先做铜锌原电池实验,并进行分析得出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这样,学生只能干巴巴地简单记住老师的实验和概念,没有深刻理解,印象浮浅。而有经验的教师则首先让学生分析:Zn+2H+=Zn2++H2↑的反应实质是什么?学生回答:有电子转移。紧接着问学生,体系中有电子转移,怎么无电流产生呢?学生回答:电子不是定向移动呀!教师接着追问:能否设计一种装置使电子作定向移动呢?学生无法回答,此时启发学生:科学家正是受到这种启发而发明了“电池”,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原电池原理。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原电池的概念在头脑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可见,同样的内容,简单告诉和启发引导学生学的效果大不一样。

3.注意精讲,切忌面面俱到

有的老师善于讲全讲细、面面俱到,芝麻西瓜一起抓。例如复习《物质结构》时,氮气的分子式、电子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真可谓“滴水不漏”。其实,这种不分重点、平铺直叙、全面讲解,学生往往听得厌烦、学得无味。因此,课堂上必须注意精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关键、讲知识网络、讲方法、讲思路,还应善于发现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的缺陷,注意讲学生的薄弱点,讲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内在规律等等,因为这都是学生求之不得的,他们能不愿意听吗?

4.注意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切忌教学形式单一死板

实践证明,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学生能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因此,我们务必要改革单一灌输的教学形式,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准确、及时、有效地调控课堂结构和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学得最好创设良好的环境,做到正确调控适宜的课堂节奏,调控恰当的语速和语言表达。有些教师教学中不管什么内容,一律采取平铺直叙,语言无高低起伏,且总是固定的语速,缺乏感染力和号召力,教学效果欠佳。要善于运用点拨性语言,以激活学生的思路,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升教学效果。要巧用比喻,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变无味有味,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