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姜洪雨

姜洪雨(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给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诸多问题。本文在如何树立教学管理新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便顺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近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从1998年到2004年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从54万人增长到237万人,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长到596万人,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3.1%和在校生数的44.7%。从规模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已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上述数据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已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然而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何适应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加强科研,突出办学特色,形成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新理念?如何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双师型、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如何建立长效的质量保障、监控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保证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二、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各项管理活动必须围绕管理目的来开展。教育总是要使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目的。教学管理的目的则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和实际结果尽可能趋于一致。

2、计划性原则

计划在管理职能中居于首位,要做到科学管理首先要制定计划。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非常广,只有对管理职能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才能有效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具有其各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并和一定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在教学管理中运用系统性原则,就是工作中要具有全局观念,服从整个学校的发展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使各种教学要素的组织和管理做到有机协调、整体优化。

4、反馈性原则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在教学管理中应重视信息的反馈,通过对各种反馈信息的收集、判断并做出决策,随时了解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的差距,及时调整、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5、开放性原则

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行业,要尽量与环境相结合,保持足够的开放性,取得自身发展。必须摒弃封闭观念,坚持开放性原则,实现有效的教学管理,比如按照就业需求配置教学资源、让社会行业参与质量标准的确定和评价、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技能等。

三、如何提高高职教学管理水平

1、加强制度建设

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需要制度的约束和引导。学院与教务处及其他职能部门要根据教学管理的特点与规律,以及学院教学发展与变化的实际,修订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以适应和指导学院和系部二级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

制度建设要着重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建立和完善学院对系部的考核指标体系,应当更加完善质量保证、质量监督、质量评估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考核指标体系应发挥评价性、引导性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考核对系部的各项工作给予客观的评价,同时也对系部的工作起到方向性的引导,使系部的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运行。

2、明确管理职责

针对权力过于集中的现状,需要对教学管理职能进行分解,实行纵向权力结构的调整,确立系部的教学管理主体地位。因此,二级管理的前提是管理重心的下移,以“合理分权、充分授权”的基本原则明确学院、系部及其所属专业等各层级的管理职能,降低管理重心,调整管理幅度;院级行政部门对系部的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发挥指导、监督和协调作用,提供咨询服务,把工作重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督促检查和协调服务上来。

3、建立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承担的工作较为复杂,因此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目标建构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一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二是要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素质,如了解党和国家关于高职教育和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本校的教学管理文件及实施细则,懂得教学规律和教学的基本过程、教学方法,懂得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估等规律;三是要具备全面的行为能力素质,如具有较强的计划决策能力、一定的预见能力、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一定的组织指挥能力、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改革创新能力,这是教学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标志。

4、强化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服务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人的行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的行为都受思想认识所支配。作为服务于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就必须首先树立较强的服务意识。只有每个人真正从思想上树立了无怨无悔地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把服务做得更细致,工作更到位。要强化服务意识,学习和精通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理论知识,具备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5、加强“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建设

信息员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发挥信息员参与管理的主体作用,可以使教学管理者准确、快速地获取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息员采集教学第一线的教学信息,对本班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或授课教师所在的系部。信息员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自身的学习状况十分了解,能准确了解和掌握学风状况,随时将不良学风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使得教学管理部门有根有据进行合理管理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综上,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是一项综合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寻找适合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方法,才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这也是科学发展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缪艳菲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J].文教资料,2010(14)。

[2]董维佳宋建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张仁醒试论高职教学管理工作的形势和任务,2009(12中)。

[4]董维佳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