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安全与圆曲线指标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道路安全与圆曲线指标关系研究

肖伯南

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64

摘要:为给道路交通安全与道路平面线形指标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梳理交通事故的分布情况,认为圆曲线对道路交通安全有较大影响。分别整理了有关圆曲线半径,圆曲线长度,圆曲线频率与交通安全性关系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圆曲线半径过小易导致较高事故率,其取值应保证运行速度的连续性;圆曲线长度及频率应做适当限制,但限定值尚无定论。

关键词:平面线形;交通安全;事故率;圆曲线

引言

近年来,安全性问题在平面线形设计领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以设计速度控制平面线形指标,以运行速度评价指标的安全性,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是目前平面设计的主流思想。基于该目的,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研究,期望总结出有关平面线形指标取值的原则与方法,得到较为合理的指标限定值。

因此,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收集与整理,梳理出道路平面线形指标与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研究的进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交通事故比例

根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统计数据,公路交通事故中,发生在道口区间处的事故比例约占事故总数的80%。其中曲线段和直线段处的交通事故数几乎相等[1]。考虑到路网中曲线段比例较小,可以认为曲线段是路段交通事故的频发地带。

据统计,目前主要事故类型为脱离行车道[1],其中澳大利亚占60%,新西兰55%,美国76%。脱离行车道可看作行车轨迹严重偏离道路中线的结果,显然这种情况在小半径圆曲线段更易发生。因此,平面线形设计中,圆曲线线形指标与道路交通安全密切相关。

2圆曲线与交通安全

2.1小半径圆曲线的安全性

通常认为,圆曲线半径越小,安全性越低。国外早期的研究表明,200m小半径圆曲线,其事故率是1200m到1400m大半径圆曲线的1.8到3.4倍[2]。潘晓东等人的研究指出,驾驶员在小半径圆曲线上行驶时,会感受到较大的心理压力,更易造成事故[3]。乔建刚等人通过实测数据,建立了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关于行驶速度和曲线半径的函数模型[4],指出小半径圆曲线上驾驶员更为紧张。

上述研究以心率增长率等作为原始数据。然而测量仪器本身就会对驾驶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且试验状态有别于正常驾驶状态,不同的道路环境也会有所影响。因此,研究中得出的数学模型难以准确的反应实际情况。但基本可以认定,小半径圆曲线相对大半径圆曲线而言,会对驾驶员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增大事故率。

2.2大半径圆曲线的安全性

小半径的低安全性,不代表大半径一定安全。半径介于150m到450m之间的圆曲线,是一般事故的高发段,而250m到550m则是严重事故的高发段[5]。澳大利亚针的统计分析表明,圆曲线半径越大,事故越严重[6]。大半径圆曲线上,驾驶员倾向于采用较高的行驶速度,因而增加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必须明确,圆曲线半径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当60km/h的运行速度在圆曲线处降低了30km/h,其事故率提高了3.1倍,而当100km/h的运行速度发生同样变化时,其事故率提高了5.1倍[7]。显然后者采用了更大的半径,但事故率却更高。因此圆曲线半径的选取仅仅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保证运行速度的连续性,强化道路交通安全。

2.3圆曲线长度

圆曲线长度对事故率的影响尚有争论。有结论认为圆曲线长度对交通事故率无影响[8];亦有研究表明,圆曲线长度每增加1%,事故率增加0.4%[9]。较长的圆曲线可能导致较高的疲劳度,增大潜在危险,但该结论仅是一种推断。圆曲线长度过小会导致视觉上的不美观,应予以避免,这一结论在国内外已达成共识。我国对圆曲线的最小长度的规定,主要考虑3s行程,保证驾驶员的行车舒适性。由此来看,圆曲线长度选取应适中,但指标选取仍缺乏数据支撑。

2.4圆曲线频率

澳大利亚的研究指出,一条路线中,圆曲线的频率越高,事故率越高。每千米2.5段圆曲线的路段,其事故率约为等长直线段的2倍[10]。虽然具体数值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事故率与圆曲线频率成正相关。总体而言,圆曲线频率过大,复杂的行车环境迫使驾驶员多而快地接受信息,使驾驶操作困难,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有必要限制圆曲线频率。但这一限定值如何选择,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小结

选择圆曲线半径时,不应拘泥于指标大小,而应以保持运行速度的连续性为准。圆曲线长度宜适中,兼顾美感和道路安全性。圆曲线频率过高会增加行车风险,需要适当限制,但限定值尚无定论。

参考文献:

[1]ChrisJurewicz,PeterAumann,CarolynBradshaw,RachelBeesley&AdrianLim.RoadGeometryStudyforImprovedRuralSafety[R].Sydney:Austroads,2015.

[2]Bauer,KM&Harwood,D.Safetyeffectsofhorizontalcurveandgradecombinationsonruraltwo-lanehighways[R].McLean:FederalHighwayAdministration,2014.

[3]潘晓东,杨轸,朱照宏.驾驶员心率和血压变动与山区公路曲线半径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7):900—903.

[4]乔建刚,荣建,任福田,刘小明.基于人性化的双车道公路平曲线半径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32(1):33—37.

[5]Levett,S.Retro-fittingroadsafetytoexistingruralroads[J].IPWEANSWconference,2007.

[6]Austroads.Improvingroadsidesafety[M].Sydney,Austroads,2011.

[7]Cardoso,J.SafetyAssessmentforDesignandRedesignofHorizontalCurves[J].InternationalSymposiumonHighwayGeometricDesign,2005,3rd.

[8]Harwood,D,Council,F,Hauer,E,Hughes,W&Vogt,A.Predictionoftheexpectedsafetyperformanceofruraltwo-lanehighways[R].McLean:FederalHighwayAdministration,2000.

[9]Schneider,WH,Savolainen,PT&Moore,DN.Effectsofhorizontalcurvatureonsingle-vehiclemotorcyclecrashesalongruraltwo-lanehighways[J].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2010,2194.

[10]Austroads.RoadGeometryStudyforImprovedRuralSafety[M].Sydney:Austroads,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