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袖珍型教学点混龄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以陈村教学点为例

/ 2

农村袖珍型教学点混龄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以陈村教学点为例

金美丽

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中心幼儿园

混龄教学即是指把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内进行生活、学习、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打破了过去以幼儿年龄为界限的班级组织形式,不同年龄的孩子编制成班,每个年龄段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生活经验各异,怎样使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呢?教育目标如何制定?活动内容如何选择?如何兼顾差异合理安排幼儿活动时间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有益的思考和尝试。

一、制定科学的混龄课程目标

混龄课程的宗旨是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但混龄班有大孩子,也有小孩子,要使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应如何协调、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才有助于实现这一课程宗旨呢?

我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整体性的,以习惯的养成、兴趣能力的培养、情意的感受体验为主要内容。该教学点最小的3周岁,最大的5周岁,虽然身心发展水平有差异,却有许多共性的发展目标,只是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要求达到的水平不同而已。因此,对混龄课程来说,在制定课程的单元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时,把握幼儿发展的共性目标是基础,考虑目标的层次性是关键,即活动开展前,教师应明确整体性教育目标,既要考虑对所有孩子都有帮助的共性目标,又要参考每个年龄段的目标,分析每个年龄段孩子可能的兴趣点、认知区域、经验范畴和思维特点,综合考虑目标的层次性,并巧妙融合异龄互动目标。

如在美术混龄活动《我的自画像》中,制定的共性目标是:在大孩子带动下,大小孩子共同感受绘画活动的趣味性,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分层目标是:大孩子会照着镜子,大胆地画出自己脸上细微的部分,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和别人有不同之处;中孩子了解人物五官和脸型的不同,用绘画的形式将它表现出来,体验绘画活动带来的乐趣。小孩子了解人物的五官,学习用大圆画脸,小圆画眼睛,半圆画耳朵,及用线条来表现眉毛、嘴巴、鼻子和头发。有了明确的共性目标和分层目标,教师在设计混龄活动方案时就有了依据,组织活动时也有了侧重点。

二、选择适宜的混龄课程内容

混龄课程和生活密不可分,因为只有生活是真实的、具体的,是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感知并有兴趣的,而且生活是动态的,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可深可浅,能切入所有幼儿的经验结构之中。这就决定了混龄课程的内容必然来自幼儿的现实生活,只是针对混龄的状况,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增加了一道思考程序:细致分析活动内容,找准适宜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切入点。这就要求混龄班教师既要分析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关注点、兴趣点,又要分析活动内容中哪些知识点是适合大孩子的,哪些则是小孩子乐于接受的;这个活动能促进大孩子哪些能力的发展,并同时锻炼小孩子的哪些能力。

如在"鞋"的主题活动中,针对小孩子常穿错鞋的现象,可以让大孩子教小孩子"鞋的配对"或"区分左右脚鞋";针对大孩子的水平可以组织以鞋为工具的测量活动,小孩子虽不会测量,但对试穿大鞋很感兴趣,可以让大孩子扶着试穿大鞋的小孩子测量,小孩子走和量,大孩子数和记,大小孩共同体验测量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同时都拓展了各自的经验。

三、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时间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即将开展的活动内容必然有不同的兴趣点与思维方式,混龄课程要兼顾年龄造成的能力差异,就必须灵活采用混龄、分龄、个别等多种组织形式,在混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生活活动及游戏活动中有效安排大小幼儿互动。

当大小孩子对某一内容都有兴趣,而又无需过多的直接操作时,教师可以考虑采取混龄集体活动形式,例如讲述与谈话等语言活动、发展社会性的活动、欣赏活动、游戏活动等;当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兴趣迥然不同时、组活动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如对大孩子实施的幼小衔接教育、科学实验、数学活动等;当学习内容可以通过独立思考、个别操作方式完成时,教师就应提供个人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如寻找知识性资料、锻炼生活和动作技能、美工等操作性较强的活动。每一种组织形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只有互相配合才能促使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在现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我们的做法通常是:根据主题和需要,一周综合考虑既有2-4次的混龄集体教学,又有多次的小组活动,而每天都安排有个人学习活动和混龄游戏。在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上,也有多种尝试,比如:大孩子入园早,先安排小组学习,小孩子来园可自主游戏、孩子午睡时间长,起床动作慢,就先组织大孩子小组或个人活动;教师组织某个小组活动时,其他幼儿以不影响该组幼儿学习为前提进行个人学习活动;混龄集体教育时间较长,如果小孩子不感兴趣了,允许安静地到旁边自主游戏等等。可见,混龄班教师要善于见缝插针,灵活安排各时间段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以杜绝消极等待现象。其他问题:如何创设大小皆宜的环境?教师的工作量是否会增加等等

四、有效指导提高教学有效性

针对幼儿不同的需要,为了弥补在集体教学中有可能无法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混龄教学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方式和指导方式。教师更多的采用环境影响和区域活动指导策略。尤其是区域活动成为混龄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区域的合理设置,为幼儿提供更有利于幼儿个体的学习条件和机会,幼儿可以不受年龄的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由选择区域活动材料,使得教师能够通过观察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不同表现,能对幼儿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有效的指导,以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而且在同一区域中,不同年龄孩子的共同学习,使幼儿能经常通过同伴的影响获得经验,更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同时不同年龄幼儿的共同学习,使大年龄中能力强的幼儿无形中成为能力弱幼儿的小老师,起到了间接的指导作用,而且幼儿间的同伴影响有时能比教师起到更大的教育作用。

混龄班的环境既要有自由温馨的家庭氛围,又要体现空间的层次感和秩序感;在活动室既要安排一块相对大的空间,可以同时容纳全班幼儿,进行混龄集体活动,还应利用陈列柜分隔成若干适宜小组或个人活动的区域空间;根据混龄班幼儿年龄差异大的特点,为幼儿准备材料时更要体现强弱的不同层次,并按一定顺序由简单到复杂摆放。但有趣的是:年龄的差异往往会影响孩子们的选择,因而常常会出现同龄幼儿"扎堆"的现象。我们认为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关键在于教师应及时地介入和引导,让不同年龄的幼儿产生互动。

混龄教育中交织着幼儿年龄差和同龄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在这么复杂的教育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是一种挑战,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混龄教育的价值,从而体现混龄教育实施的可能性及生命力,这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梦瑶.敢问路在何方--农村小学"小班"与"小班化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10期

[2]叶姚海.小班化教学环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埃利斯:《学前儿童与异龄儿童交往的研究》,《国际社会快报》,200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