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李倩倩

(亳州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组及常规组各34例,分别于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及常规康复护理,随访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早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总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时,于术后早期开展康复护理更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类型,临床治疗时,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还需要给予患者科学的功能训练及康复护理,以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并良好的恢复髋关节功能,但常规康复护理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研究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尽早给予患者康复护理时,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明显提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时,即在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接收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60~83岁,平均(65.7±2.1)岁。纳入标准:(1)骨折前生活均可自理并能够行走;(2)年龄60岁以上;(3)具备手术适应症且自愿接受手术。排除标准:(1)伴有感染;(2)伴有精神疾病;(3)伴有内科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随机方式分组,早期组与常规组各34例,两组资料数据相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术后1~2周时,主要锻炼肌力,被动屈伸患者关节,护理人员边操作边指导患者家属,出院后,由患者家属及患者自行开展康复训练。早期组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心理护理:术后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立即将手术效果告知患者,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向患者讲解早期康复护理的必要性,并让患者了解到术后切口经适当保护不会增加切口疼痛,也不会导致切口裂开出血,提升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

(2)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术后,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体状况作出科学的评估,依此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计划;制定康复计划时,训练强度、训练内容等的设计要遵守循序渐进原则。

(3)功能训练方法:①术后当天:活动并不适合开展,帮助患者摆放正确的休息体位,如需搬动患者,应做到平抬平放,在患肢下方放置软枕,并保持患肢中立位,翻身时,于同一平面中放置患者膝部及髋部,避免髋关节内旋等并发症的发生,将“丁”字鞋穿在患者足部,实现良好固定;②术后1d,被动活动踝关节、足趾,指导患者屈伸活动主动开展,20~30次为1组,每天2~3组,同时,训练双上肢肌力,让患者学会深呼吸,指导患者家属开展下肢肌肉按摩;③术后2d,直腿状态下,抬高患肢,但不要超过30°,抬高后停留5~10s再放下,30~40次为1组,每天2~3组;④术后3~4d,利用CPM训练器给予患者被动CPM运动,起始为20°,每天增加5~10°,每次1~2h,每天2次,共需训练2周;⑤术后4~7d,开展床边站立训练,由短时间站立开始,逐渐延长时间,达到20min且患者并未感到不适时,行走训练即可开展;⑥术后1周,屈髋屈膝训练由患者主动进行,每次10min,每天10次,角度、时间逐渐延长[1-2]。

1.3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末次随访时,利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价项目共4个:疼痛(40分)、步行能力(30分)、活动度(2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0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末次随访时,早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总评分高于常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早期组与常规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比较(±s)

注:与常规组相比,*P<0.05。

3讨论

临床实践及学术研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但有学者指出,术后,如果活动时间过长,反而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从而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升,降低了髋关节的恢复效果[3]。早期康复护理理念中,主张康复训练工作于术后早期开展,通过有针对性功能训练的开展,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良好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时,需先调整患者心态及对待康复护理的态度,以提升依从性,接着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术后1d,即按计划循序渐进的实施功能训练,有利于患者患肢血液循环状况的改善,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及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时,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后,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提升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丽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综合护理效果[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03):84-85.

[2]张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270.

[3]李金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06):1156.

作者简介:李倩倩,女,1987年3月出生,本科学历,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