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贸易战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分析

马忺翊

(中国银行百色分行广西百色市533000)

摘要: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7月6日,中美贸易战正式开火。初期,中美双方也曾谈判并达成一定共识,然美国反复无常,自认有充足的理由。这场贸易拉锯战给中美经济带来的,是不可忽视的巨大负面影响。面对贸易战,中国自有自己的优势和对策。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下半年经济工作,明确了宏观经济政策方向,有助于我们理解贸易战背景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关键词:贸易战;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引言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演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金融风险有所上升,市场对于宏观调控政策理解显著分化,有的论调在媒体上广泛传播,但与政策实际存在较大偏差。本文中,就贸易战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分析展开概述。

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问题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演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金融风险有所上升,市场对于宏观调控政策理解显著分化,有的论调在媒体上广泛传播,但与政策实际存在较大偏差。比如,有的认为宏观政策已经转向或“全面修正”,“放水”论调开始出现;有的认为财政政策不积极;有的认为货币政策全面放松,去杠杆阶段已经结束等。如果对这些论调不予辨析澄清,它们不仅会影响舆论,也会影响市场预期,干扰宏观调控实施,以至影响经济金融稳定。

(一)未能协调好宏观调控与微观干预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物价、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在其有效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也给市场机制的良性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其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明确宏观调控与微观干预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宏观调控等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直接干预,从而造成了微观干预手段的滥用。干预手段的盲目使用必然会降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压缩民营企业的生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危机的风险。甚至还会为政府人员滋生腐败提供条件,降低财政公共支出的效率,难以达到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宏观调控制定的目标过于宽泛

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具有宽泛化的特点,一直以来都倾向于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因而其宏观政策在总体上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制度变化等长期的战略规划。客观来讲,宽泛化的宏观调控目标能够促进调控政策的灵活性,但是过于宽泛的目标会使公众难以把握政策的实施规律,从而难以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符合预设目标。另外,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往往需要配合特定时期的经济增长战略,因而现阶段我国的工业行业占据了过多的比重,从而导致了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均衡。与此同时,宏观调控目标对于高GDP增长速度的追求,也进一步加大了产业之间的资源矛盾。

(三)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一直位于核心位置,而货币政策则处于边缘位置,这样的地位差异导致我国的宏观调控很难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进程。因为,被弱化的货币政策更侧重于数量型的控制,很难支撑起我国价格型调控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政府控制下的银行为主体的,这样的金融体系限制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同时,还剥夺了央行的独立性,从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职能。传统的货币政策为了配合财政政策的施行,损害了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能力,从而难以扭转我国经济下行的趋势。

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建议

(一)健全不同宏观政策协调机制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要围绕支持实体经济和保持经济平稳,强化财经决策统筹,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发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等协调作用,定期研判宏观形势,督促政策落实,评估政策效果,及时预调微调,确保最大程度发挥不同政策的协同作用。

(二)做好应对负面冲击政策准备

中美贸易摩擦走向未知、烈度不明,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对此,应加强外贸企业经营就业监测,积极化解冲击,确保就业稳定,促进应届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人口等群体就业,加大再培训再就业和民生保障力度。鼓励出口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为出口商品内销创造条件,满足国内消费者高质量需求。联合金砖国家、欧盟、东盟、日韩等经济体,在WTO体系下寻求应对之策,维护自由贸易体系。切实发挥内需主导作用,落实稳投资扩消费举措,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三)释放新一轮改革开放制度红利

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加快国企、财政、金融、土地、户籍等体制改革,加快落实新一轮开放举措,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以深化“放管服”为抓手,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励创新创业,保护企业家精神,创造更好营商环境,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扩大社会资本投资。以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为目标,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全面清理整合土地相关税种,培育地方新税源,优化城镇发展方式。

(四)发挥财政政策扩内需调结构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应对冲击、破解困局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及时拨付下达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次,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筹集资金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尽快在稳定基建投资上取得实效。第三,更加强调减税降费,加快完成1.1万多亿元目标,让市场主体尽早受益。第四,排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摸清底数,提高透明度,依法严格规范,避免风险积聚。

(五)平衡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松紧度

要加快建立货币政策调控新机制,完善利率走廊,明确新的政策利率中介目标。在保障流动性稳定基础上,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调整优化MPA参数,推动利率降低从货币、债券市场向信贷、信托等市场传递。把握好金融去杠杆节奏力度,避免误伤实体经济,落实好定向降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政策,支持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谨防市场过度波动,加强政策沟通,引导市场预期,减少投资者误读误判。严厉治理整顿金融乱象,依法打击乱办金融、野蛮生长等,规范互联网金融,减小市场波动,避免风险传染。

(六)实行关键核心技术引领的产业政策

定期对重点任务重点政策开展评估,比如“三去一降一补”、中国制造2025等,及时完善政策、调整力度、优化方向,积极支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尖端科技制造企业。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打造多元化科技金融体系,发挥产业发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的合力。总结前期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实践,在更大范围推广有益经验,调整不利于生产力优化布局的政策措施。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促进我国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视,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曦翔李细枚.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选择探析[J].中国市场,2018(08)

[2]张百珍王德高.新常态下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向与特点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0)

[3]侯明宇.浅析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12)

[4]王一鸣.40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进与创新[J].中国经济报告,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