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研究郁茹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研究郁茹剑

郁茹剑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已经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的重要方面之一,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对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在对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流程,希望通过该研究,对于优化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缺陷管理的质量、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起到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精细化

引言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电力市场也逐渐放开,原有的电力市场垄断格局已经被打破,电力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加剧,电力企业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企业竞争,传统垄断行业管理方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电力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管理。本论文就是针对这种背景,从电力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切实应用精细化管理思想,对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管理流程进行了精细化设计,力图通过本文的研究达到对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精细化管理流程的优化,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的目的。

一、设备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设备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进行设备精细化管理就是从设备的最初投入使用开始,对设备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量化、系统化的管理过程。其具体的就是从设备的缺陷发现开始,通过缺陷评估、设备维护到设备验收的整个系统化管理过程。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强调对设备的每一次状态变化进行系统的记录,方便日后对设备状态的最终和维护。强调适用状态精细化、设备维护状态精细化的目的,进而达到确保整个电网安全。

其中,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本文所研究的变电设备精细化管理主要是针对电网变电设备的缺陷发现过程、设备检修过程、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强调即时有效的发现设备缺陷,对变电设备进行检修精细化、合理的控制检修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达到即时、有效、节约的设备精细化管理目标。

二、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检修的目的性不明确

电力企业在变电设备缺陷管理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变电设备管理通常遵循既定的检修计划,而未能结合具体的变电设备使用情况来进行检修管理。也就是说,电力企业在变电设备管理过程中,简单的认为遵循既定的模式进行定期的检修了就完成了相应的管理任务,但这种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任全新设备的户管理实际,对于例行检查未能发挥有效作用,甚至导致由于过度检修而引发设备的不合理使用,进而造成在常规检查时未能发现设备隐患,而难以确保设备管理的有效性,甚至存在着和对于既定的常规检查未能有效落实,而无法对于设备的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的现象,进而造成在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维护过程中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使得检修工作难以真正做到实处,而这种不良的管理实践也往往造成设备检修目标不能有效落实,使得设备管理的目的难以实现。

(二)设备状况分析不明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也被广泛应用的电网管理实践之中,比如变压器的监控工作就充分利用了这种技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电力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体制的制约,使得其变电设备管理实践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无法将及时的数据进行保存,进而造成在电力企业评估出现异常情况时,由于没有正确的数据支撑进行有效分析而难以确保生产运作顺利进行。这主要是由于相关管理部门未能根据检修需求进行合理决策,进而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检修模式,最终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检修管理体系。目前从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管理的现状来看,变电设备监控、趋势分析和检修需求分析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得整个检修流程与设备实际管理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当前的管理实际,完善组织结构流程,完善设备动态监控和管理,切实的对设备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三)检修缺乏后评估

对于电力企业来讲,能否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关系到整体精细化管理的落实程度,其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可以有效调动相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而如果检修工作难以充分落实,不仅会造成企业运作的尖端,还会进一步提高管理费用,给电力企业的生产发展和造成不必要的设备损失。由于缺少有效的检修评估,往往会造成电力企业人员难以了解实际情况,从而无法提升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年度报告和工程总结中,由于缺少了对相关工作评估报告的深入解读,往往导致检修工作难以与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绩效紧密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管理过程当中无法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仅仅是依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检修计划进行,从而难以将自身的设备检修责任充分落实。

(四)设备检修成本高

在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管理过程中,检修费用和成本相对高昂,进而使得其成本分析就难以量化,进而使得进修模式单一,导致无法优化资源配置以降低维修成本,特别是在检修费用的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最终无法将相关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出来。

三、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

(一)缺陷汇报接收

工区巡视主管人员负责接收缺陷的处理情况汇报。工区缺陷主管要对公司的缺陷MIS系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新缺陷是否出现,各专业主管也必须每天对缺陷MIS系统进行检查,根据各专业的缺陷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遇到重大紧急缺陷是要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安排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以避免缺陷产生更大的危害。

(二)缺陷每预先分析

工区每天下午要召开一次缺陷分析的常规例会。缺陷主管人员要将当天出现的新缺陷向各级主管人员进行通报,分管主任、班长和专工要根据缺陷的情况和产生原因对是否停电进行讨论并最终确定处理时间和方案。工区主任又对初步方案进行评价以保证和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需要紧急处理的重大缺陷,在分析会上可以当场安排进行处理。通过与分析会议要在工区内部对缺陷处理流程达成共识,这是缺陷处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即使在当天的例会上无法确定方案,新方案也必须在分析会上进行详细地汇报,以便会后进行深入的研究。专工还要在缺陷统计分析系统中将缺陷处理计划和责任班组进行明确的记录。

(三)变电设备缺陷分析策略

电力公司的设备缺陷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按照一般的精细化管理理论基本原则制定分析测量,即以系统化、可操作性原则以及程序化原则确定其缺陷分析基本策略。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任何一个单一环节所能够实现的,而应当是一个科学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操作性原则指的是电力设备缺陷的精细化管理应当以可操作性为指导制定管理策略,对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测,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对操作过程产生干扰。程序化原则指的是对面设备实现精细化管理应当在垂直方向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工作单元和任务,将缺陷管理工作细化为每个一流程,按照流程进行分析改进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四)变电设备缺陷评估策略

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必须在明确的流程指导下来开展,管理流程中应涵盖缺陷控制的计划、缺陷处理和总结分析等。明确的流程可以减少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失误,提高流程参与者的责任意识。精细化的检查指的是对管理工作是否取得实际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估,通过精细化检查对管理中的失误和漏洞进行及时的弥补。提高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的开展水平,要将缺陷管理流程的全部环节至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以确保全部流程处于控制中。设备缺陷管理的水平直接反映了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管理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优化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缺陷管理的方案,通过设备发现管理、缺陷分析管理以及缺陷评估管理工程三位一体的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方案,切实的达到变电设备即时发现即时解决的目的,保证电网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杨春华.煤矿精细化管理探析[J].中州煤炭,2009(10).

[2]许丽军.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4).

[3]王开健.浅谈供电企业营销精细化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