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不同给药途径对早期先兆流产的治疗价值对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黄体酮不同给药途径对早期先兆流产的治疗价值对照分析

刘小花

龙岩市中医院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目的:分析黄体酮不同给药途径对早期先兆流产的治疗价值对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90例,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经阴道给黄体酮软胶囊治疗(100mg/次,2次/d),观察组以黄体酮软胶囊口服(200mg/次,2次/d),10d为一个疗程,比较治疗10d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4%,与对照组的8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法发生率分别为11.1%、8.9%,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早期先兆流产的治疗中采用黄体酮经阴道给药和口服给药治疗的效果相当,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但经阴道给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可作为首选给药方式。

【关键词】黄体;给药途径;先兆流产;妊娠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早期阴道出现少量出血,并伴有轻微的下腹部疼痛的症状,可能导致流产,经适当的治疗后也可继续妊娠,是妊娠期的常见并发症。在引起先兆流产的原因中约有25%是由于黄体功能不全引起孕酮分泌不足所致,经外源性补充黄体酮治疗多数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1]。本次的研究中主要分析黄体酮不同的给药方式,对早期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资料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就诊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90例,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30.2±3.0)岁,孕周4-12周,平均(6.0±1.5)周,孕次1-4次,平均(2.0±0.5)次。观察组中年龄20-39岁,平均(30.5±3.0)岁,孕周5-11周,平均(6.2±1.5)周,孕次1-5次,平均(2.0±0.4)次。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次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产科学》中对早期先兆流产的诊断标准[2]: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12周内尿妊娠试验为阳性,出现轻度的下腹部疼痛、腰酸背痛,并有少量的阴道流血;入院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孕囊大小与孕周相符;患者及家属均有强烈的保胎意愿并对本研究治疗方式知情;本研究在实施前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排除标准:排除伴有严重的外伤、感染患者;排除先天性生殖道发育不良、自身免疫缺陷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先兆流产;排除放弃保胎治疗及不愿加入本次研究者。

1.3方法

对照组:黄体酮软胶囊(生产厂家:比利时爱斯妥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30336,生产批号:20151210,规格:100mg*粒)经阴道给药,将小阴唇分开后,以食指将胶囊自阴道后壁送入,深度为食指完全深入,100mg/次,2次/d。

观察组:黄体酮软胶囊口服在每天早晚饭后30min以温开水送服,200mg/次,2次/d。

10d为一个疗程,两组均在连续用药一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叮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禁止性生生活。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对比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1.5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阴道出血、腰酸及下腹部疼痛等症状消失,胎心搏动正常,B超检查胎儿发育情况与孕周相符;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偶有下腹部疼痛或腰酸症状,阴道流血次数明显减少,胎心搏动良好,B超检查胎儿发育正常;无效:症状体征为改善甚至严重,胎心搏动消失,B超检查胎儿发育不良甚至停止发育[3]。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6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统计学分析工具为SPSS19.0,以()作为连续性变量资料,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数据比较为检验计量,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4%和82.2%,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X2=0.123,#P=0.725。

2.3安全性

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毒副反应。

3讨论

有资料显示在妊娠女性中约有10-15%会发生自燃流产,而其中有超过80%是早期先兆流产,若不采取治疗的措施,约有57%的无法继续妊娠[4]。引起先兆流产的因素很多,包括夫妻双方的生殖细胞不健康、母体孕后情绪不稳定、妊娠期间发生不恰当的性生活或母体的黄体功能不全等,而黄体功能不全是造成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妊娠早期卵巢会刺激黄体分泌孕酮,若黄体存在功能不全的情况,则会影响孕酮的分泌,导致孕酮水平低下,影响正常的妊娠。孕酮在妊娠早期主要由卵巢黄体分泌,在妊娠的8-10周后,黄体会逐渐发生萎缩,由胎盘分泌至妊娠晚期,维持正常的子宫内膜厚度,促进血管和腺体的增生,并促进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在整个妊娠期间孕酮的水平变化为孕早期上升速度慢,中期逐渐加快,到妊娠晚期达到高峰。另外孕酮可影响子子宫内膜平滑肌的通透性,降低子宫内膜平滑肌的兴奋性和对宫缩的敏感性,使子宫在分娩前保持静止的状态。因此在妊娠前期,孕酮的水平对于维持妊娠,并保持胚胎的正常发育有重要作用,所以因孕酮不足所致的妊娠早期先兆流产,临床主要通过及时的补充外源性的黄体酮,增加孕激素的分泌,达到保胎的效果[5]。

本次的研究中对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使用黄体酮软胶囊治疗,黄体酮软胶囊是从天然姜黄中提取的皂素成分,其化学性质与人体分泌的孕激素相同,其制剂形式是将天然油性分散剂制成混悬物,将孕酮颗粒变小,更利于人体吸收,不会产生雌、雄激素作用和肾上腺、性腺抑制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往临床对于黄体酮的给药方式为肌肉注射,由于黄体酮软胶囊为油性制剂,肌肉注射吸收效果差,且注射部位容易出现红肿、硬结等情况,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6],临床逐渐开始应用更加方便的口服或者经阴道给药的方式。本次的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口服和经以阴道给药的方式,结果显示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4%,82.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和8.9%,在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二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黄体酮经口服给药和经阴道给药的效果相当,且安全性相当。另外研究中经口服给药的药量较大,主要是口服制剂会产生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较低,因此一般口服给药的剂量较大,而阴道内壁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结分布,经阴道给药后可快速吸收,减少了用药剂量。

综上所述,黄体酮经阴道给药和经口服给药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效果和安全性相当,而经以阴道给药可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可作为首选给药方式。

参考文献:

[1]冯月华.黄体酮不同给药途径对早期先兆流产的治疗价值对照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8):933-934.

[2]张慧林.妇产科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25-128.

[3]杨珞,莫遗盛,莫书荣,等.黄体酮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先兆流产的比较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02):50-51.

[4]吕三云.黄体酮胶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9):108-109.

[5]孙莉,魏铭,梁葵香,等.寿胎四君子汤与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2(2):222-224.

[6]陈丹,杨玲.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疗效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7):3856-3857.

作者简介:

刘小花,女,汉族,1985年6月出生,福建龙岩人,住院医师,大学本科学历,妇产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