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芳洁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目的:探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72例,根据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及视功能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视力有关日常活动限制、自理、活动、社交及心理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视功能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系统化护理;血糖;视功能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217-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不可逆的微血管并发症,会引起患者的视力下降和视功能障碍,是亚太地区成人视力障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1],临床治疗以控制血糖、改善视力水平、缓解临床症状为主。护理措施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辅助作用。为了探析DR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72例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DR的患者72例,均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眼底检查确诊,符合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关于DR的诊断和分型标准[2],并排除合并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肝肾疾病、应激性血糖升高、疾病并发症、眼部外伤、角膜病变、视网膜脱落、玻璃体混浊及白内障等患者。

根据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8.4±4.3)岁;糖尿病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2±0.9)年。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8.3±4.2)岁;糖尿病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5±0.8)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糖尿病病程进行统计学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监测血糖、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及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患者系统化护理:⑴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以生动的授课方式向患者讲解DR的临床症状、危险因素、饮食禁忌、运动方式、药物治疗措施及并发症的危害,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⑵心理护理:与患者耐心交流,对其因视力下降、视功能障碍产生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进行针对性地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和价值感。⑶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搭配饮食,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蛋白质>15%,脂肪<30%,碳水化合物55%~65%,胆固醇摄入量不得超过300mg/d,并嘱咐患者适量增加含镁的食物,预防及改善DR。⑷眼部护理:指导患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和视力检测,若患者出现急性视网膜出血时,需卧床休息,并减少头部震动和眼部活动的次数,避免眼底出血的加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及视功能生存质量。

应用《视功能生存质量量表》[3]对患者的视力有关日常活动限制、自理、活动、社交及心理等维度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说明视功能生存质量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准确录入到SPSS18.0软件,以95%为可信区间进行准确地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若存在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视功能生存质量

观察组患者视力有关日常活动限制、自理、活动、社交及心理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患者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引起的细胞变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毛细血管血流量改变,引起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血管舒张、微血管瘤、炎性渗出及点状出血等病变,影响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

系统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符合社会医学、心理医学和生理医学发展要求的护理服务,不仅能够保证护理的专业性和全面性,还可以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4]。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视力有关日常活动限制、自理、活动、社交及心理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应用于DR患者,可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视功能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亮,武昌,赵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水平变化及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8):903-907.

[2]卢山,邱爽,王旭等.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12):818-821.

[3]张学敏,田晓华,宋志雪等.Orem自我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8(3):240-244.

[4]黄满凤.全程系统化护理用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