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杨坡民

通河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通河县150900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7月份至2014年8月份期间收治的3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颈前切口经颈白线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表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异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使用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且创伤小,疗效高。

关键词::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甲状腺肿瘤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肿瘤,其临床症状常表现为颈前正中出现肿块,且随着吞咽活动,当肿块较大时,会压迫气管、食管以及神经而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以及声音嘶哑等症状,当肿瘤合并出血且迅速增大时会出现局部疼痛,若不及时采取治疗将会导致病情恶化成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针对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作了以下研究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均在2012年7月份至2014年8月份期间收治)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15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2例;年龄在(23-60)岁,平均年龄为(36.78±12.43)岁;甲状腺腺瘤的患者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5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在(22-61)岁,平均年龄为(36.12±12.14)岁;甲状腺腺瘤的患者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4例。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比其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以及病情症状各项基线资料均差异不明显(P>0.05),能够进行一个科学的研究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15例患者采取常规的颈前切口颈白线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其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实施颈丛复合麻醉或者静脉复合麻醉后,与患者的胸骨切迹上方两横指处进行平行皮纹切口,与经颈白线显露甲状腺肿瘤处开始实行常规肿瘤切除手术,术后进行缝合。

观察组:该组15例患者则实施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

其实施的具体方法为:其麻醉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均有颈丛或精妙进行复合麻醉,术前先在患者锁骨上做好切口标记,于患者肿瘤较大的患侧进行胸锁乳突肌外缘锁骨上依次进行0.6厘米左右的平行切口,长约4-5厘米,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以及游离皮瓣,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处打开颈筋膜,并切开带状肌向两边牵开,使甲状腺外侧面显露,若甲状腺肿瘤为单发性良性肿瘤则用普通电刀沿肿块周围将其整块切除,若为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则采取大部分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快速检查并放置橡皮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后,再进行逐一缝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研究的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存在显性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分别手术治疗后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26.97±5.67)ml,住院时间为(4.68±1.79)天,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35.46±5.43)ml,住院时间为(7.46±2.68)天,两组对比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显效(P<0.05)。具体结果如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各数据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

3讨论

甲状腺良性肿瘤较为常见,且常发为两种症状,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两种情况,其中甲状腺腺瘤是最为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该症状起病隐匿,主要以颈部为主诉,且多为单发,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突然增大、出血或局部胀痛,需及时进行切除手术,以免病情延伸至恶性肿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是由于饮食中缺碘或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酶缺乏所导致的,该病的病程较长,常在人们没有感知的情况下逐渐长大,其肿块质地坚硬,一般可实施保守治疗,单弱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等恶变倾向时,则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1]。

甲状腺良性肿瘤在常规治疗中一般采取颈前切口颈白线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手术方法通过在胸骨切迹上方两横指处进行平行皮纹切口,实行肿瘤切除,具有操作简单便捷,术野开阔等优点,是传统切除甲状腺瘤最为常见的方法,但由于该手术在实施过程中易造成出血过多以及颈前血管和淋巴管的破坏,从而导致术后颈部肿胀等缺点,且该手术实行后其颈部切口痕迹较深,严重影响患者颈部美观[2]。

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主要是通过胸锁乳突肌外缘锁骨上进行切口,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处打开颈筋膜,并切开带状肌向两边牵开,使甲状腺外侧面显露,从而进行肿瘤切除,该手术方法术野更加清晰,且可同时进行切除单双侧的肿瘤,创口小,且创口处于隐秘部位,不会因暴露而影响美观,且该手术较为细致,有效的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且使用该方法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减短[3]。

本次研究结果中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26.97±5.67)ml,住院时间为(4.68±1.79)天,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35.46±5.43)ml,住院时间为(7.46±2.68)天,对比可见,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P<0.05)。

综上而言,针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使用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且创伤小,不影响患者颈部美观。

参考文献:

[1]凤雷,张续民,张恒刚等.改良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8):597-600.

[2]郁飞,马俊,穆四清等.改良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15,10(6):782-784.

[3]王勇.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疗效比较[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4):107-108.

作者简介:杨坡民(1964-)男,汉族,黑龙江通河县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外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