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军装备保障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3

浅谈外军装备保障发展趋势

袁清海

袁清海淤YUANQing-hai曰唐坚于TANGJian曰赵志宁盂ZHAOZhi-ning曰石全盂SHIQuan曰陈启利榆CHENQi-li曰马国江虞MAGuo-jiang曰殷燕愚YINYan曰梅奇义虞MEIQi-yi曰

张晓东虞ZHANGXiao-dong曰王锐虞WANGRui曰吕涛虞LVTao

(淤南京炮兵学院,南京211132;于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石家庄050081;盂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03;

榆65723部队,大连116432;虞总参炮兵训练基地,宣化075100;愚全军后勤信息中心,北京100842)

(淤NanjingArtilleryAcademyofPLA,Nanjing211132,China;于BethuneMedicalNCOCollegeofPLA,Shijiazhuang050081,China;

盂OrdanceEngineeringCollege,Shijiazhuang050003,China;榆65723Army,Dalian116432,China;

虞ArtilleryTrainingBaseoftheGeneralStaff,Xuanhua075100,China;愚TheArmy'sLogisticsInformationCenter,Beijing100842,China)

摘要:本文着眼于外军装备保障的发展,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外军装备保障的发展及现状,揭示其特点、做法、规律,旨在达到以外为鉴的目的,为我军装备保障提供借鉴与参考。

Abstract:Basedonthedevelopmentandactualityofforeignarmiesequipmentsupport,fiveaspectsofforeignarmiesequipmentsupportwereanalyzed,anditscharacteristics,methodsandlawwereinvestigated.TheimportantresultsaretosupplyguidanceforequipmentsupportofChinesearmies.

关键词:外军;装备保障;发展趋势

Keywords:foreignarmies;equipmentsupport;developingtrends

中图分类号:E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0-0284-02

1方向发展要要全系统尧全寿命保障

1.1全系统的装备发展思路一是保障和作战的装备同步发展。随着军事、科技、信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武器和装备对保障装备的依赖逐步提高,这就要求在研发新装备时,同步研制和发展配套保障装备。二是硬件与软件系统协调配套研发。伴随武器装备的复杂性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计算机应用剧增,软件规模加大。加强采办和使用保障过程中的软件开发管理以及新装备的配套使用和保障技术手册同步编写,是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重要条件。

1.2全寿命保障在外军中的主要运用淤在研制阶段注重维修性设计。一是为提高组件的模块化、标准化以及通用化和互换性,通过权衡分析和迭代设计实现系统模块组合和功能划分的最优化。二是为提供充足的维修操作空间,通过合理开设维修窗口及通道,合理布置装备各组成部分及其维修和检测点。三是为提高维修效率和安全性,完善了防差错措施和识别标记。于加强超高可靠性武器系统的研制和测试性技术的设计开发。伴随武器装备的结构、技术、功能的科学化、复杂化、多样化,使得对故障的检测诊断、性能测试成为维修工作的关键步骤。从装备的研制开始就进行测试性分析、验证和设计开发,通过对设计系统的检测方式和方法、检测点配置调整等,使检测诊断实时准确、简单易行、安全可靠。通过研发和利用嵌入式技术的通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模块单元,自行对装备的识别、隔离、原位检测以及故障监控。

2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现代化装备保障

2.1自动识别技术在装备保障中使用为实现精确化的保障,采用自动识别技术加速对数据采集、传输和集成,及时、准确获取资产状态信息,能实时获取信息,实时向其信息系统传输数据。由多数据存储技术组合而成用来获取资产识别信息的自动识别技术,运用条码技术和射频、光储、集成电路这三种卡,标识一件和数件物品、集装箱等。自动识别技术装置的数据有存储数千字节的容量,采用多种询问方式对这些装置进行访问,并用电子方式将所得信息实时提供给自动化信息系统。自动识别技术在美军运输、补给、维修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2远程支援技术在装备保障中的应用为达到对武器装备的科学使用、正确维护、实时修理以及为战场抢修提供迅速、精准的技术指导和决策支撑的目的,前方保障人员与后方的技术专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技术支援。前方保障人员通过联网将现场的装备的图像、声音和技术参数等,传输给远方的技术专家,专家经过分析研究后,通过网络对前方进行指导和帮助,协助前方人员快速完成任务。

2.3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促进装备保障的现代化把现有的各个数据库资源和最先进的传感器以及其他先进侦察监视手段结合起来,将所获得的保障信息实时准确的汇总、处理、分发,确保装备保障的决策和保障实施人员得到精确可靠的信息,这都已成为当前外军的最普遍做法。美军在发展与装备保障有关的信息系统方面走在了前列,开发并投入使用了陆军后勤指挥主控系统、陆军全资可视化系统、库存控制点自动化信息系统、全球战斗保障系统、战区联合全资可视化系统、维修自动化信息系统,从而确保了美军在全球范围内的兵力投送和趋于精确化装备保障。

3发展高技术保障装备成为装备保障手段建设的重点

3.1提升保障装备的快速机动能力和实时防护能力为提高保障装备的快速机动性、实时防护性以及综合保障性的能力,研发隐身保障装备,改善通用保障装备在信息化战场环境中易被攻击、摧毁和破坏的状况。外军高度重视改进保障装备的机动性能,美军为把装备物资运输和装卸分别向集装化、自动化发展,运用直升机的来进行保障,还不断研制使用运输量大、速度快、远程能力强的运输工具,实施装备物资补给和伤员后送。

3.2加强信息化、智能化高技术保障装备的发展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中,大量使用的数字化信息技术使得保障信息的获取、分析判断筛选、实时分发处理、优先存储传输等装备保障工作更可靠、更精确、更到位。外军在加大高新技术在保障装备中的使用力度投入,迅速提升了整个保障装备的总体性能。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云技术等应用到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设备中,给其赋予了人的意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3.3保障装备呈现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综合化特点为实现通用保障装备的研制经费低,研制周期短,维修性高以及使用方便的特点,外军一直青睐于发展功能多、效率高、综合性强的通用保障装备。如美军最典型的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能承担运输等其它多种任务。美军新型车辆的整装整卸系统,就具有对物资装备储运管理一体化的功能和作用。保障装备的标准化就是由于它能使保障装备开发费用降低、寿命周期内的使用保障费用降低,所以美军一直强调采用标准化的自动测试设备。当然,在设备一开始研制起,就以现有技术水平和要求为基本条件,对设备的功能和技术进一步更新和扩展,适时将扩充的功能和新技术引入到系统中是模块化的具体体现,这就使得设备在性能上和经济上达到新的水平,并随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更新升级。综合化是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理论,综合权衡分析,融合各种与保障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研发多功能的综合保障设备。

4加大民间合同商对军队保障力量的补充保障力度

4.1采用合同商保障的方式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技术含量高、系统复杂、保障任务重,特别是在军队小型化趋势下仅依靠军队进行保障困难。而利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量民间力量来完成军队的保障工作越来越被各国认可和重视。通过利用合同商完成保障任务工作,在补给和维修等重大保障领域中加大应用合同商的保障力度和数量,提高保障的能力和效率,满足军队军事需求已成为一种趋势。

4.2系统/设备的全寿命保障成为合同商保障的发展方向伴随武器装备系统的发展日趋复杂和保障理论的逐步完善,快速发展的现代保障思想造就出了全系统的合同商保障的形式,针对武器装备系统采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合同商保障来划分,全寿命保障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装备保障合同和全系统的保障的长期全面装备保障合同已成为现代合同保障的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5装备保障的精确化保障要求

5.1精确化保障是信息化条件下现代战争的要求现代战争,武器装备的射击精度高、毁伤效果强,反应时间短、信息量大、战场情况稍纵即逝、装备的保障难度急增。因此,装备保障要适应基于信息系统的现代战争节奏快和精度高的特点,实时将特定的物资器材,保障到位。

5.2信息技术是“精确保障”的重要基础现代战争的保障是集信息、保障、交通运输融合于一体,并结合自动化补给网络系统的实时跟踪监测战时的作战部队,掌握前方的物资消耗情况、对保障物资的动态需求,找出最优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手段,协调各后勤补给基地,并将所需物资和勤务及时、准确地送到各战略、战役和战术单位。

5.3美军实施精确保障的主要指导思想一是以信息获取和利用为保障重点要素,以保障信息自动化系统为基本,建立趋于完善的自动化信息系统。二是采用投送型保障旨在提高战区内驻地、所属基地和营区及仓库的发运能力以及提升空运、海运的能力,快速精准的将所装载物资及兵员,投送至既定的战场空间。三是以速度型保障代替数量型保障,并强调“将保障摊子缩小到适当程度”的保障发展指导思想。四是主动配送型的保障。用信息技术实现可视化全资产,科学预测需求,灵活调遣保障资源,通过对物资流的高效管理和保障,在规定时间和地域将物资实时配送到作战部队。

参考文献:

[1]赵武奎.装备保障学[M].解放军出版社,2003.

[2]王俊程.外军装备保障建设及启示[M].军械工程学院出版,2011:6.

[3]贺波,刘晓东.论保障装备体系发展的趋势与建设思路[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