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不对称与会计监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3

论信息不对称与会计监督

张筱

张筱(甘肃省人民医院)

摘要: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进行的监督。当今民营经济日益发达,因会计信息不对称导致会计人员携款潜逃的事件剧增,企业所有者难以监管。本文旨在探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所有者如何应对会计人员利用信息优势追求私利的问题,以期给企业主的管理活动有所启示。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会计监督管理

0引言

“会计监督职能”代表传统的含义,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是一种微观经济管理活动,而本文使用“会计监督”的概念,专指对会计工作进行的监督。

1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由法定组织对会计主体会计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与合理性所进行的监督。监督的本义是外力对某一事物的制约或约束。会计监督的主体是法定组织,由国家监督机关与社会监督组织构成。对会计进行监督的国家机关包括政府的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相关部门;社会监督组织指依法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会计监督体系还包括内部会计监督,那么,内部会计监督机构则是指单位的内部审计与稽核部门,而不是会计机构本身。会计监督对象是各单位的会计行为,监督的内容是会计资料。会计本身具有监督职能,那只是按照本单位领导人的授权,为了加强经营管理,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一些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领导指示或授意会计人员进行造假,会计人员是没有能力阻止的。况且,会计人员的利益与单位的利益关系具有很大的“趋同性”,许多会计造假事件都是会计人员主动参与。

本文认为会计监督的目的是通过对单位会计行为的监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证单位的经济活动合规合法,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发展、全面开放和中小企业的陆续上市及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显得愈加重要。企业主对会计行为的监督如何实现,失去会计监督,他得到会计信息质量则是无法保证的。

2会计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根源

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在某一既定时刻或某一有限时段内,参加博弈的各方主体(外部使用者、管理当局、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了解程度上存在的质量和数量上的差异。会计信息一方面是来自会计信息的提供方;另一方面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方。在双方的信息的交叉不对称的情况下,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如果不能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么其做出的经济决策也不具备很高的决策意义上的价值。

2.1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根据西方经济学中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知,由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使得委托代理双方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偏好,会计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企业所有者即委托人,会计人员即代理人,除追求高的货币收益外(如高的薪金、奖金等),还力图追求尽可能多的非货币性收益。会计人员效用函数中的非货币性收益则与企业所有者的根本利益相冲突。正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效用函数的不完全一致性,必然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现象。在现实的企业中,企业主委托会计人员向自己和外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一方面利用会计信息对委托资源进行经营,另一方面根据会计人员所提供的报告资源进行决策。由于会计工作处于委托代理关系之中,他掌握着有关部门的特定内部信息,代理人比委托人更了解公司收益和投资的真实情况,代理人为增进自身效用,必然较少考虑委托人的利益,会在报告自身掌握的信息时有所保留,必然造成企业主与会计人员之间存在着信息差别。

2.2企业主的知识有限性由于企业所有者本身的知识差异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是通过各种方式所无法消除的。由于企业主拥有和支配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企业主的知识的有限性,例如许多民营企业主看不懂财务报表。受经济主体自身精力和所支配的时间的限制,并且从事不同的活动在时间上又具有排斥性,因此客观上造成了会计信息不对称。

2.3逆向选择问题它的产生来源于一些诸如公司会计和出纳员比所有者掌握了更多的有关公司当前状况及未来状况的信息。会计或财务主管和其他内部人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以所有者的利益来谋取他们的信息优势利益。例如,会计人员较少报告、不汇报或者推迟汇报对自己不利的会计信息,甚至故意报告歪曲和造假的信息,欺骗和误导企业所有者进而会影响企业所有者的决策。

2.4道德风险问题此种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企业所有者不能观察到会计采取的可能影响到企自己利益的行为,这是今天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拥有的特征。事实上,企业主是不可能时刻观察到他所雇用的财务主管和会计人员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效率的。于是会计人员就有可能偷懒,或不愿意进行合理避税,或者将公司的财务机密泄露。显然,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对企业的有效运作产生严重影响。

2.5机会利益的存在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所有者的无知程度,消除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成本,并增加进经济利益。信息是有经济价值的,正确利用信息优势能够带来某些额外的利益,因此,拥有信息优势者能够获得机会利益。但是,信息优势者所获得的机会利益与掌握同一信息的市场主体数量成反比,即:掌握同一信息的市场主体数量越多,具有信息比较优势者的机会利益的获得就越少。因此,拥有信息优势者就会尽力隐瞒自己所获知的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

由于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可能会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和对立的,所以会计人员提供信息是从自身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信息报告提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要求,这样会计信息不对称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3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针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企业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认为应当更新当前的会计工作模式,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建立新型的会计信息监控体系。

3.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控体系为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建立和完善比传统会计系统更加深刻、广泛、复杂的新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会计信息化内控制度就是为了保护其信息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利用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实施要求对传统会计业务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方式进行彻底改变,大量数据可由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直接生成,不再单纯由会计人员加工整理。信息输出模式则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给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使其通过信息系统直接获取。这样,就对会计人员多的信息优势进行了弱化,会计信息化系统比传统会计系统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财务信息。

3.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会计信息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对企业进行重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经济运行的效率。尽管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已经形成一种共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则不尽然。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着科学管理的实践。陈旧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是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得到会计信息,只有在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下,及时根据完整的会计信息作出科学的决策,才能使在企业得到很好的运行。因此,企业主要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形成一整套统一的、有效的管理制度,确保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有效,企业的各项活动正常进行。如果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运作不科学、不规范,必将加剧会计信息呈现不对称的状态。只有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企业管理才能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企业内部整体信息化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的核心是使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开放,会计信息从获取到输出都在一个拓展的空间中实现,业务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在一个信息化的企业中,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业务部门在网络环境下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各类信息存储于集成的数据库中,会计人员既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平台提取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又可以同样在这个平台上发布数据供企业内部其他相关部门共享。所以企业会计信息化离不开企业内部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没有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企业会计信息化是残缺不全的信息化。

3.4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所有者想能更真实地得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减少错误与舞弊会计信息,防止代理人隐蔽行为和隐蔽信息行为的发生,降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建立会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会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有三种类型。①经济模式从改变会计人员自身利益出发,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剩余索取权,让其承担一定的风险,使其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出发,选择符合委托者利益的行为。其基本思想是尽可能解决会计人员的“成本—补偿”平衡问题。经济模式因其符合会计人员自身效用最大化原则,应作为选择会计人员管理模式的基本考虑。②道德模式通过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使其改变对各种可选择行动的可能后果的评价,使其行为与委托者的预期趋于一致。这种方式只能起局部、短期的作用。③企业主必须正视和尊重会计人员的利益需求,并采取适当形式予以满足,制定合理的物质报酬与精神报酬。物质报酬指企业提供的金钱、津贴和晋升机会。精神报酬指基于工作本身的报酬,即员工对工作本身或工作心理环境上的满足感,如工作胜任感、成就感、受重视及个人价值实现等。前者满足人类最基础的需要,激励层次低,激励深度有限。而后者满足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是员工积极性提高的内在动力,在基本满足物质需求的前提下,精神激励往往更能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励离不开约束,约束的力度保证了激励的有效进行。为了确保对会计人员激励的效果,有必要制定一些约束制度,如设立一个内审机构,定期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与考核。此外,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制度也能够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当然,最重要的是提高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这要靠企业文化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于立金,杨荣本.会计信息不对称下的供求博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3).

[2]蒋业香.信息不对称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改革[J].事业财会.2006(5).

[3]范长缨,田梦云,柴美群.信息对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J].学术研究,2007(1).

[4]范长缨,李希文.企业引入管理信息系统的若干思考[J].财会月刊.2006(3).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6]魏明海.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的完善与运用[J].会计研究.2005(3).

[7]李翔,冯峥.会计信息披露需求:来自证券市场研究机构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6(3).

[8]王燕.会计信息披露:透明是金——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原因及其防范[J].经济管理论坛.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