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

王丽珍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一街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楚雄675204

摘要:我国自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之后,逐步开始对外打开国际市场,经济发展逐渐和世界接轨,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开放的力度逐渐加强,一方面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更加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也直接关系到有限水资源充分合理可持续利用和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加强其建设和管护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探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要点与管护方法。

关键词:农业经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机制

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经济组成类型,国家长久以来都给予其充分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离不开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农业经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能够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来说,对其建设和管理方面一直存在着不足。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渐成熟,但是对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制度方面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为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国家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改善。

一、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要点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坝塘、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本文根据实际情况的考察和相关文献及参考资料的查阅,现将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要点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的制定建设方案

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地广物博的自然资源孕育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土地面积大,自然资源和气候类型等都有十分大的差异,造成我国农业经济的类型多种多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设计和施工。各级政府应该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对各个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特点进行区分,拟定合理的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改革方案,因地制宜的推动方案的落实,保证土地资源有效、合理的运用,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

笔者通对所在乡镇下属的村委会、村民小组进行走访和考察发现,现价段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年久失修,不能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的经济投入远远不足,使其在应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某些问题和故障,没有充足的经费去进行维修,最终导致其报度。现阶段我国对于城市环境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村经济的建设,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非常明显,特别是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方面的经济投入远远不足。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不能保证其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安定团结。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落后、陈旧的局面,就应该从根本上加大对其的财政投入,积极地引导和带领村民进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让其真正的造福于民,保证农村经济的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三)采取灵活多变的水利经营机制

对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来说,陈旧、落后的经营体制也是造成其无法物尽其用的重要原因。根据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应该对传统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改革,充分考虑到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改革措施,并将其深入的应用到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去。当地政府可以把水利工程作为一个大单元,将每户农民作为大单元中小的组成部分,联合成立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利合作社,并按照“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模式去进行,将水利合作社按照股份分给合作社中的农民,充分调动其在水利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可持续快速发展。同时,相关的政府领导机构还应该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经济的具体情况对农村小型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进行调整,寻求更加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和新形势。除此之外,随着近几年来外出务工的人士逐渐形成一种大的形式,在外务工的农民要求对被占用来作为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耕地进行赔偿,也是政府需要考虑的内容,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国家对于被占耕地的赔偿办法及时对农民进行补偿,保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顺利修建,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二、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方法

上文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进行了建议,下面本文将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方法进行相关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落实管护责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序进行离不开完善的责任制,将每个人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划分,并对其进行落实就可以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完善的责任制度,也可以将工作具体落实到实处,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责任制的明确划分寻找责任人,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让在水利工程中受益的村民参与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中去,还能充分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晰产权责任制,建立自主管理和经营的新模式。

(二)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来说,想要在时代的大潮中快速的发展,也应该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健全的管理制度。政府可以组织村民通过集资的方式成立一个完善的农村水利合作社,通过民主选举确定领导。作为股份制管理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水利合作社是一个自负盈亏的单位,因此,建立经营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其在实际的操作中顺利进行。

(三)筹措管护资金

对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来说,筹集充分的管护资金也是保证其能够有序运行的关键所在。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来说,由于其是一种消耗性的设备,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难免会有所磨损和损害,定期对其进行养护工作,能够保证设备的长久使用。

(四)创新管护机制

建立有效完善的创新管护机制也是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以往传统落后的管护机制只是单纯由个人对水利设备进行监管,并没有将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创新的管护机制应该做到对于水利设备的管护工作人人有责,保证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水利设备的维护中去,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人监管。

(五)加强管护队伍建设

加强管护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农民的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管护队伍建设的长远、健康发展。

编后语: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工作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农业经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本文重要从设施建设和管护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若干意见,希望能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树春,柴盈.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制度的变迁与匹配性分析——以中国封建时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治理为例[J].天津商学院学报.2012(06)

[2]翁贞林.小型农田水利农户参与式管理:研究进展及其述评[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3]宋洪远,吴仲斌.盈利能力、社会资源介入与产权制度改革——基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问题的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9(03)

[4]骆岳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关于岳阳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调研[J].水利发展研究,2011(11)

[5]王金霞,黄季焜.ScottRozelle.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理论解释——小型水利工程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