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空间句法理论解析天津大学校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用空间句法理论解析天津大学校园

周琨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72

摘要:本文运用“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轴线分析法,结合各种参数对天津大学校园空间进行分析,解析校园空间结构,了解天大校园各部分空间的可视性及可达性,进而分析校园空间设计的优缺点。

关键词:空间句法,空间结构,可达性,可视性,优缺点

空间句法理论(SpaceSyntax)是由BILLHILLIER教授在英国伦敦大学(UCL,TheBartlett)所领导的建筑及都市空间形态研究小组,于近20年所研究发展的“一种关于反映空间客体和人类直觉体验的空间构成理论及其相关的一系列研究方法。”⑴具体来讲它是通过对空间结构进行量化描述,研究人类直觉体验与空间组织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经济和社会因素是如何逐步影响并形成空间的。⑵

本文尝试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天津大学校园(除教师住宿区)外部空间进行分析。所运用的方法是轴线分析法。提取出轴线地图(Axismap)并将各条轴线的数值标准化之后,计算获得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数据图示化的分布图(暖色为数值高的空间线段,冷色为数值低的空间线段)可以从不同方面解读空间。

1、对校园空间结构的解读

1.1全局集成度(GlobalIntegration)分析

①句法地图上清晰地展现了天津大学空间结构的几何特征,空间网络格局明晰,校园区域与城市空间关系是整合的;肌理层次丰富:虽然校园整体上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其宿舍区域(句法地图上蓝色轴线区域,)集成度较低,这恰好体现着从开放空间到私密空间的转化,符合人的心理需求;

②集成度可以反映出校园空间的整合度;由图中可见,全校最重要的道路空间是敬业道,学校将其作为中轴线是合理的。

③空间句法通过对街道系统清晰程度和在城市活动中地位的分析,认为如果一区域内有一条以上集成度较高的街道空间单元相交或接近城市的核心区,或者能够直接连通外部到核心使外来人群能够方便地进入城市核心区,那么这样的街道系统具有比较良好的稳定性。(3)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集成度最高的线即敬业道(ID号7,GlobalIntegration值为2.1019)以及次高的太雷路(ID号50,GlobalIntegration值为1.7799)恰能连通到城市道路,二者相交,由此证明天津大学校园有良好的稳定性。

④在校园的宿舍区域集成度较低,说明该区域与校园中心的联系并不好,不利于校区之间的相互交流。

1.2局部集成度(LocalIntegration)分析

①集成度与人流在空间的分布与置移上是高度关联的。由上图可知,敬业道Ii3(3.1161)最高,而它正是全校人流车流最多的地方;而北洋道的Ii3只有2.6105,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区别,但它们有最高的局部集成度值,共同作为校园的中轴线并与城市道路连接,负担最多的人车流。而校园最大的公共活动广场北洋广场在此位置也是恰当的。

②天津大学呈现半网络状的结构而非树形结构,与校园外部空间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复杂功能关系和校园丰富多彩的生活呈相交叠的状态相适应。

1.3连接值(connectivityvalue)分析

在实际空间系统中,某个空间的连接值越高,则其空间渗透性越好。

从图中可看到连接值最高的是太雷路(12)和敬业道(11),它们作为校园的主要干道,它们与校园其他部分的连接性好,其两侧均布置校园的办公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图书馆、体育馆)和部分教学楼等是合理的。天大校园中对路过行为考虑的较为充分,但是静态行为仅仅局限在部分湖边。在集成度及连接值均高的太雷路,却完全没有为静态行为服务的地方。

1.4控制值(controlvalue)分析

由图可知,控制度最高的是太雷路(controlvalue=5.7833)、敬业路(4.9845)和北洋路(4.5333)。这是校园学习生活的主轴线。但实际上人数最多的本科生的生活区域却远离这个主轴,均表现为深蓝色(controlvalue均小于1),而不需要与校园公共区域有较多联系的博士生却生活在这个主轴附近,这是布局不妥的地方。

1.5可理解度(intelligibility)分析

校园整体的集成度和连接值都较高,说明这是一个可理解性较好的空间系统,但是在宿舍区域,尤其是本科生的宿舍区域,可理解性差。

2、对校园空间可达性的解读

2.1深度值(depthvalue)分析

系统中某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程的平均值,即称为该节点的平均深度值,公式可表示为[MD=(∑深度×该深度上的节点个数)/(节点总数-1)]。系统的总深度值则是各节点的平均深度值之和。很明显,深度值表达的是节点在拓扑意义上的可达性,即节点在空间系统中的便捷度。(4)。

由图可见,图面整体偏橙黄色(平均深度在4以下),说明这些空间使用个便利性较高,通视程度较好,校园内部可达性好。其中最浅的是敬业道,最深的是本科生所居住的鹏翔公寓(全校唯一的高层建筑区),可达性最差、且最不方便。

2.2使用的连续性(Continuityofoccupation)分析

只有敬业道贺x路呈现高指数(大红色),在这两条路上有大量人流,而其他路上人流分布较均匀。即呈现“最少的空间吸引最多人的系统”,可推知校园使用的连续性有较高的倾向性。

3、对校园可视性的分析

3.1选择度(Choice)分析

从选择性这张图上更能清晰看到对校园起控制性作用的环路。校园景观的重点青年湖、北洋园、敬业湖都分布在这个可视性最佳的这个环路内,这结合的很好。

4、结论

基于上文,现将通过空间句法理论分析得出的天大校园城市设计优缺点总结如下:

①、结构优点:校园呈现与校园外部空间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复杂功能关系和校园丰富多彩的生活相互交叠的状态相适应的半网络状结构,且主要道路之间形成环状,结构清晰;集成度高的道路连接城市,校园稳定性高;空间网络很好地平衡了其对外的开放性与其内在的(尤其宿舍区)领域感与安全感;校园功能布局较好的与空间布局相配合,如将公共服务性质的建筑布置在集成度控制度高的空间。

缺点:人们对整体的感知力较差;宿舍区域与校园集成度高的区域的联系不好;

②、可达性优点:校园所有空间都是可感知与可达的,整个道路网络系统使校园区域很好地融入整体城市空间,且校园中心区域有良好的可达性。

缺点:服务人数最多的鹏翔公寓可达性不好。

③、可视性优点:校园景观的重点都分布在可视性最佳的环路内

缺点:较多可视性好的区域,少有对静态行为的考虑,缺乏好的吸引人群的媒介;爱晚湖与友谊湖也风景如画,却没有被组织到选择性高可视性好的区域中,有些浪费。

参考文献:

⑴BillHillier:SpaceSyntax,赵冰译,《新建筑》1985,1

⑵茹斯·康罗伊·戴尔顿,空间句法与空间认知世界建筑2005/11

(3)鲁海军、刘学军,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道路网可达性分析,中国水运,2007年7月

(4)段进,Bill·Hillier等,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