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抑郁性神经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工作抑郁性神经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娄秀辉杨丽华史雪芸逯金岭孙宇

娄秀辉杨丽华史雪芸逯金岭孙宇(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749.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379-02

【摘要】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临床表象、病程迁延的神经症。此案例求助者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因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不求进取、整天昏昏沉沉已两年余,故前来咨询。诊断为工作抑郁性神经症。采用合理的心理疏导,以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和过分概括化的非理性观念,指导求助者实施自我管理程序。经7次的门诊咨询,较好地达到了咨询的最初目的,并增强了求助者的信心。

一、一般资料

葛某,男,41岁,已婚,大学本科文化,中共党员,正科级,省直机关公务员。因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不求进取、整天昏昏沉沉已两年余,前来咨询。求助者因工作敬业、做事认真、组织协调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都很强,8年前从基层市县被选拔到省直机关工作,并多次获得优秀公务员和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前两年,因单位领导是位女同志,工作上进心非常强,可领导能力水平一般,特别是文字综合能力较差,他起草的很多材料被领导改得面目全非,有些话都不成句了,特别是几次竞争上岗提副处级,每次都无缘擦肩而过。为此,他很郁闷,时间一久,他对领导很反感,加之爱人无工作也不理解,感觉工作和生活没意思,甚至想到自杀。现在一到单位就头疼,晚间思来想去,夜不能寐,无食欲,工作经常出错。自我认为是更年期提前,经常请假在家,整日叨叨咕咕,磨磨叽叽,无所事事。因自我感觉还很好,也想正常到单位上班,爱人怀疑求助者是得了什么病,于是前来就诊。

心理测试结果:

1、《SCL-90》测试结果:抑郁:3.5,焦虑3.3,偏执2.1,人际关系敏感2.4,其他均为1分。

2、《RPQ》测试结果:L40,P55,N70,E40。

3、《SDS》66分(标准分)。

4、《SAS》61分(标准分)。

二、主诉

葛某中专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县司法机关工作,凡事都不甘落后,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很快就被提拔任命为办公室副主任副科级。之后,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想尽快扶为正职,让身边同事和家人刮目相看。想不到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预备的,2004年省直机关因为缺人,他被直接调到上级机关工作,跳了两级,很多人都很羡慕。到省直机关工作后,充分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智,各项工作都圆满完成,没有辜负领导的厚望,自己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获得了很多荣誉。正在工作起步阶段,单位领导调动,换了位女领导。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烧到了他,因为他工作能力强,凡事领导都找他商量,让他干,一个处室10多号人只有他最忙。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提到了正科级,但再想往上争,无钱、无势,一切皆为空想。加之对领导的成见,以至看不到目标和希望,打不起精神,干什么都没兴趣,自认为老天不公,有时候还经常出错,多次受到领导批评。近两年,身体明显消瘦,茶不思饭不想,心情郁闷至极。来咨询的目的就是看这是不是一种病,能否治好。

三、咨询观察和他人反映

初次接触求助者,感到他神情严肃,态度谦和,表情愁苦,眼神呆滞,但很配合,在叙述自身经历过程中多次掉下眼泪。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基层,什么苦都可以吃,但就是看不惯领导的作风,看不惯机关的人浮于事,看不惯周围的勾心斗角。妻子说求助者在单位同事眼中,他是个好学上进的人,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很出色,只是有些事心眼小,想不开,心思太重。

四、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协商,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1、改变求助者认为自己“不得领导重视、没有前途”的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使其能更全面地看待自己。

2、改变求助者付出努力就一定有结果的绝对化的要求,将一定转变为愿意或希望。

3、缓解求助者的抑郁情绪,SDS测试结果标准分从66分降至53分以下。

4、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SAS测试结果标准分从61分降至50分以下。

5、改善求助者的睡眠,睡眠时间从每晚4小时左右延长到6小时左右。

6、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目标。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评估

咨询过程中进行阶段性小结,以总结经验,进行必要的调整。咨询最后结束前进行整体效果评估,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求助者描述主观体验和工作、生活、与人相处的状况,咨询师的观察,前后心理测验结果对照。

(二)次数与时间安排:

门诊咨询,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时间安排在每周三上午9:00-9:50。预约进行7次咨询。

六、咨询效果

在第7次咨询中,求助者说到,原来的一些想法的确不正确、不现实,自述近来情绪好多了,睡眠也觉得香,能睡6、7个小时,同志之间、领导之间关系逐步融洽,和谐相处,参加其他活动的兴趣也高了。咨询师注意到,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都出现了积极的变化,自我评价更可观。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杨得森主编.行为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