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讨论

姚永华朱和斌

姚永华朱和斌

〔摘要〕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逐渐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逻辑能力。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现状,所以导致了我国高中数学教育走向了一个极端,学校过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教育应该是着力于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整体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育创新精神逻辑能力高中数学教育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高中数学在整个数学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新课标改革,但是由于我国应试教育升学体系等因素的制约,改革效果并不明显。教师仍然过于追求学生对数学习题的掌握能力,高中数学课堂仍然缺乏活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然无法提升。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使教育改革能够真正取得成效,就需要我们对影响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因素进一步进行分析。

1我国目前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

1.1传统教学中的错误意识难以改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对于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足以看清楚数学教育在中国人意识中的地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教育初期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格外苛刻,认为数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对数学教育的重视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中国的数学教育方式却没有吸取其它先进国家的经验,将传统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教育模式强行与数学科学联系起来,认为只有死记硬背才能够真正掌握这门学科。这是我国数学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数学作为一种科学学科,它的宗旨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过分地强调机械学习,那么即使是得到了高分,也不会培养出高能力的人才,僵化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必然会给教育带来很大的隐患。

1.2升学压力没有减轻。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教育家意识到我们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减负概念。虽然这种观念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偏差,这主要是因为升学思维没有发生一点改变,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升学理念从来没有发生改变,这些都导致了“减负”成为幌子,教育过程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中国人虽然知道“范进中举”是很好笑的事情,但是却看不到自己对学生的要求,也正是要培养这样的“人才”。试想一下,这样下去,我们的教育还会长久吗?我们的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适应将来社会的考验和国际形式发展的考验吗?答案是肯定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在我国已经大量存在了,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3教师教学方式单调。目前很多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过分注重“讲”,而忽略了学生的反馈。教学过程包括老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反馈”,缺一不可。一些年轻、教学经验不丰富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不是通过细心讲解,让学生吃透知识。这些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中公式的理解,不明白公式的来历,不自己去推导公式的组成,这样不仅会造成课堂的乏味,也更导致了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

2改变现状的多种途径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围绕应试教育而展开的。教学过程以教师活动为主要内容,学生参与和互动的机会比较少。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应试和解题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真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能否转变观念,调整教学方法。2.1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标,灵活弹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所使用的材料,而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也可以说,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第二,突出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新课标强调,要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及动手操作中改变学习方式,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合作、交流。注意让学生通过互动体验、相互交流来认识数学和数学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另外,在同学之间,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交流最为真实。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并影响大部分同学。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合作、交流中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

2.2合理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活动以形成积极的数学体验。新课标规定,数学教学目标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而且要求使学生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传统的数学教育强调做题和考试,使数学背离了生活。事实上,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联的。新课标主张参与式学习,强调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机会感受数学,培养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3挖掘教学内容,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数学教学却不能__一味地追求抽象。教师应注意将数学问题生动化、具体化。注意将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件、故事等引入数学活动之中,力求呈现出数学教学内容的多变性。通过使用教具、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等活动,使数学问题具体化、趣味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独特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其中,真正体验数学的趣味,促进学生主动地观察、猜想、推理、交流。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各知识点形成与演变的历史背景,体会数学发展的规律性,学习前辈数学家的思维方式以及意志品质等。

2.4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于老师来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应该将应试能力作为判断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这种教学理念不仅限制了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而且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还有可能会让学生形成一种功利感,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是教师应该适当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观念。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老师应该学会给学生机会去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尽情去思考和讨论,这样不仅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且会越来越对学习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成绩。

3结语

教学过程是离不开学生参与的,所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最佳途径。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参与者,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讲解新知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让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这对于现代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点的掌握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思维发展心理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克鲁捷茨基.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3曹才翰.数学教与学概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