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加强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策略分析

李建伟

李建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公共外交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于增进中国与各国相互理解和信任、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帮助我们塑造自信、务实、负责并值得尊敬的大国形象,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文章从开展公共外交的现实意义出发,提出了通过加强公共外交的一些措施来提升国家形象。

关键词:公共外交;国家形象;策略

一、引言

在当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决定于本国国情,也受制于国际环境,这不仅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环境等,也包括国际舆论环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市民社会的发育,公众对国际事务的兴趣已经与日俱增,公共外交作为一种外交形态在外交行为中越来越重要。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从而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一个越来越成熟的中国社会,不仅仅是企业走出去,而是整个社会走出去。

所谓“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对外信息传播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式,对他国民众(特别是主流民众和社会精英)所进行的外交行动,它对政府的外交工作有相辅相成的支持性意义,“攻心为上”是其鲜明特点,“润物细无声”是其真谛。进行公共外交的主体包括政府外交部门,但更多的是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团体、媒体、宗教组织以及国内外有影响的人士。他们可以借助各自的领域和国际交往的舞台,面对外国的非政府组织、广大公众,甚至政府机构,从不同角度表达本国的国情和国际政策。

二、开展公共外交的现实意义

1.公共外交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民众对国家、国家的行为、国家所取得的成果所给予的综合评定。国家形象是国家实力和民族精神的外在表象,是主权国家最主要的无形资产,是综合国力的集中表现。所以,尽可能地改善国家形象已逐渐成为各国提升软权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各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家形象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国家形象绝非国家状况的客观再现。公共外交能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拉近一国政府与外国普通民众的距离,使得宣传渠道畅通,有利于建构积极的国家形象。

2.化解“中国威胁论”,营造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

近三十多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特别是2007年底以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出色表现,使“中国模式”声名鹊起,而深陷危机、崇尚“民主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的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妒忌愤恨,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经常存在不准确和过分夸大问题的报道,报道谣传甚至“妖魔化”中国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国际上一度掀起“中国威胁论”的恶潮。作为一个崛起中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国,如何应对来自外部力量对中国的诋毁、污蔑和攻击,建构一个诚实、守信和负责的大国形象,已成为我国政府和新闻媒体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开展公共外交,就是化解“中国威胁论”、营造中国和平发展外部环境的重要手段。公共外交的主旨就在于通过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的对外投射和相互沟通,产生文化吸引力,激发他国的认同感,建构起与他国友好的身份认同关系,在获得国际社会的积极肯定和认可中更好地发挥国际影响作用,从长远来看,要让国际社会、公众社会相信、接受和支持中国的崛起,减少和消除对中国“中国富强必霸”的担心和恐惧。

3.加深国外公众对中国的理解,扩大国际影响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真实状况一直难以为外国公众所了解,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喜爱更无从谈起。这对处于全球化浪潮中,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工程,公共外交通过对外事务的报道和宣传、文化教育交流、外交人员的私人关系等来传播有关中国的信息,宣扬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趋势,让世界人民了解真实的中国;表达中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看法,反映世界正义的呼声;向世界宣传我们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全方位外交所取得的成绩,树立和维护中国的正面形象,从而有效地增强本国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

4.公共外交作为传统外交的有益和必要补充,有利于国家对外政策目标的实现

公共外交对传统外交的增效作用日益为世界各国所认同。公共外交体现了外交领域适应时代变化的方式创新。公共外交正是凭借软权力独特的劝说力、吸引力、同化力,通过文化、教育和大众媒体深入他国民众,感染、感化、感动他国民心,改变其信仰和价值偏好,从而对他国政府针对本国的外交决策施加影响,最终采取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态度、政策和行动。

三、加强公共外交的策略

近些年,中国公共外交的成绩可圈可点,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都成为中国拓展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有利契机。但由于中国公共外交起步较晚,要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作为公共外交的主导者,政府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立统一的公共外交领导机构,加强对我国公共外交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或建立大外交机制,整合国内各部门、各地方、各领域力量,优化公共外交资源,协同开展公共外交。进一步发挥政府机构特别是外交部门作用的同时,要为民间团体和社会组织开辟更大的参与空间,加强基金会、智库、非政府组织的建设,支持和帮助他们参与国际对话与交流。

2.加强全民公共外交教育,培养公共外交意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大门向海外打开,无数中国人跨出国门去国外访问考察、求职工作、求学留学,或者短期旅游观光,近年来,举家齐迁到异国也成为一股不小的流量汇入到出国队伍中。与此同时,国外来华的旅游观光、留学讲学、工作定居等外国人也成每年增加之势。在这种国内外公众频繁交往、信息流通快捷流畅、国与国间关系处理层面扩大、全人类已融入息息相关地球村的大环境下,公共外交问题成为一个普通又不平常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对全体国民进行公共外交意识的普及迫在眉睫。使他们以战略的眼光支持中国实行的政策,同时对中国外交提出意见和建议。

3.加强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载体作用

公共外交的一大特征是通过媒体等渠道宣传本国的政策,影响外国受众的态度,从而在国际社会上塑造有利于本国的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作用早已被各国所确认,中国也十分重视国际传播,目前已经形成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全媒体、大传播的国际传播战略体系,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势头给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根本性的影响,无论是外交的主体、对象,还是外交的渠道、方式,都深受其影响。互联网应该成为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途径。

4.利用各种国际性活动开展公共外交

近年来,中国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大力参与国际社会的各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但是与其他世界大国相比,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大参与力度。换言之,中国在参与国际活动的同时,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积极自信地开展全方位各层面多领域的公共外交,勇于“走出去”,向全世界展现一个全新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5.虚心学习、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

公共外交的概念和实践都是源于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于1953年设立美国新闻署,将公共外交上升为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一直以来通过宣扬其引以为豪的法兰西文化,将法语和法国的理念向全世界推介。日本也对公共外交工作投入了庞大的资源。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公共外交费用在日本外交预算中的比例都在10%以上。这些公共外交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这些国家提升了国际地位,在外国民众中建立起了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虽然近年来中国在公共外交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与具备成熟的公共外交策略和体系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和实践仍需进一步加强。因此,参考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公共外交经验,对于推动中国公共外交的跨越式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以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新路子,构建中国公共外交新格局,开创中国公共外交工作新局面。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公共外交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公共外交的理论有待进一步探讨,公共外交的经验教训也需不断总结。但是,我们期待并相信,公共外交将进入更多公众的视野,在中国整体外交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为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伟大战略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增进我国政治上的影响力,形象上的亲和力,经济上的竞争力,道义上的感召力,不仅靠政府公共外交,也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苏淑民.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J].教学与研究,2008,(1)_5.

[2]赵雪波,张键.对当前阶段中国公共外交的再认识[J].现代传播,2010,(6).

[3]任晶晶.中国公共外交:风生水起正当时[J].当代世界,2010,(9).

[4]黄真.中国国际合作理论探析[D].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