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激励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肖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目标管理激励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肖骁

肖骁

(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激励应用于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人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人100例,10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我院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则接受目标护理管理方法,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以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出现医疗纠纷以及护理实践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达到了98.00%,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管理激励应用于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升护理的满意率以及护理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目标管理激励;满意率;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198-02

一直以来,护理管理都是很多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1]。其护理要求相对其他科室而言要求更高,稍有不慎往往就容易诱发护理差错,最终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情况严重时往往还会出现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损失[2]。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我院目标护理管理的质量,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人200例作为此研究对象,分析目标管理激励应用于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与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人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人100例。所选取的患者均为我院病人,患者全部可以正确有序的表达自身意见。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各不相同,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73岁,年龄最小的患者21岁,平均年龄44.9±6.2岁。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各不相同,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74岁,年龄最小的患者22岁,平均年龄45.3±6.4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全部通过常规护理,包括环境以及饮食方面的护理,安置病人,做好病患交接等工作。

观察组:观察组病人接受目标管理激励方法,具体的措施是:首先根本病人自身的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比如如果病人为危重疾病,则应该实施重点监督与护理,使用巡视记录的方法最大限度的保障定期有效的巡视,最大限度的避免病人出现突发事件或者意外事件[3]。对医院直接提供给病人所使用的东西、比如轮椅、病床以及管道等相关设备则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实施检查维修,在交接班之前的护理工作者一定要把对应的相关事项做好,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交接班护理工作者的护理治疗;在强化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危重疾病的病人则需要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在安排医护工作者者实施定期目标管理模式的相关培训中,需要向护理工作者详细的讲述目标管理的模式,以及和目标管理模式有关的具体要求与问题,教导其最基本与常规的护理操作与方法与应对突发事件的方式,同时针对护理工作者实施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急救知识培训。实际上属于综合科室,设计医院各种疾病,要有目的性的培训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尽可能的帮助其树立最佳的职业自豪感,从而使其能够在护理工作者保持最佳的心态,保证护理的质量,让护理工作者能够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有针对性的培育护理工作者的护理交流能力,使护理工作者在工作者的过程中能够和病人实施良好有效的沟通,尽可能的避免优于沟通失误而诱发病人不良情绪。另外,还需要注意病人的心理护理,护理过程中以及语病人交流时,要学会照顾病人的心理情绪,适时实施有效开导,避免护理工作者以及病人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护理过程中的护理目标事件与护患纠纷出现情况,另外在对满意度实施调查时,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级别。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护理目标事件以及护患纠纷出现情况对比分析

如下表1所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护理目标事件以及护患纠纷出现情况各不相同,观察组在护理目标事件以及护患纠纷出现情况方面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护理目标事件以及护患纠纷出现情况对比分析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分析

如下表2所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达到了98.00%(其中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是54/44/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仅仅为82.00%(其中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是42/40/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标管理激励主要指的是在一个肯定有目标的环境下将以激励为手段进行护理管理[4]。目标管理中包括对目标的评估和应变等方法,最为理想的目标管理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安全保护。目标管理激励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患者和医疗护理技术等进行综合考量;其二,对环境、药物和设备等目标因素进行管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医院除急诊科之外的处理危急重症患者的窗口之一,是护理工作的前线[5]。院内转运患者存在各个方面的危险因素,即使在转运患者过程中只需要停留短暂的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但是仍然存在转运护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叶绿芝,韩蔚,雷冬英等.临床护士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与康复,2013,12(5):493-495.

[2]陈少岚,张细英.目标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提升中的运用[J].心理医生,2016,22(19):178-178.

[3]文冲,林莉莉,梅丽等.某医院护理论文实施目标管理的效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11):104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