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2

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向春梅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作为电商行业最后一块广阔的业务近几年高速发展,然而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却与跨境电商行业人才供应不匹配,笔者立足现状,结合跨境电商涉及到的物流、采购等相关知识,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跨境电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跨境电商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加快国际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促使跨境电商方面的专业人才紧缺,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不适合现代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需要,高校必须根据跨境电商企业的需要,调整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电商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电商人才。

1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现状

1.1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分析

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早已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人才需求。由于现有的外贸和监管制度不能满足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模式的要求,而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大量跨境电商企业都在寻找各种政策夹缝发展,导致巨头平台拥挤,小微企业跟风严重,不能找到精准市场。多数传统外贸企业已经设立跨境电商部,却发现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奇缺;而国内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迅速发展也急需大量人才,因此,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很大。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主要有五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传统跨境交易资讯平台模式、门户型B2B综合平台模式、综合型垂直跨境小额平台(B2B、C2C、B2C)模式、第三方服务平台(代运营)模式、垂直型跨境小额交易网站(独立B2C)模式。与国内电商不同,跨境电商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使得跨境电子商务更加复杂。一个优秀的跨境电商从业者除要掌握电子商务专业最基本的网页制作与维护、产品拍照和图片处理和网络营销与推广等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和国际贸易、国际货代与通关、处理交易纠纷等专业技能,熟悉国际物流、海外仓储等业务。

1.2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跨境电商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没有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调整,在人才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不合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课程设置需要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课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健全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企业发展提供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其次,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高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没有根据企业的需要,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需要。最后,跨境电商从进出口方向可分为出口类和进口类电商,商品交易种类主要有服装产品、电子产品、家居园艺、汽车配件及食品药品等,所需人才是不一样的。跨境电商需要的是复合型技术人才,必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培养,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全面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模块化教学”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1组建跨境电商研究团队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应当顺势而为,集中学校传统电子商务、物流、金融、市场营销等专业教师组建跨境电商研究团队,研究跨境电商涉及到的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国际物流周转、海关监管措施、进出口税收政策、跨境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综合保税区等课题,将跨境电商整个业务逻辑梳理清晰,对跨境电商业务中涉及到的岗位进行提炼,对每个岗位所需掌握的技能进行设计,整理出一套完备、可扩展的岗位说明书。

2.2设计与行业企业人才要求相一致的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重要的,必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健全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高校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电子商务行业专家,创新创业方面专家、校内专家共同参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对课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设置,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可尝试采用企业运行机制,按岗位组建业务部门,如设计部、营销部、推广部、客服部等,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将课程和教学内容安排重新排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需要教学任务进行科学有效整合,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3制定更加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跨境电商人才的要求和就业方向,就要制定更加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地方人才需求特点,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校企合作等方面对专业进行精准定位。首先,改进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较高的外语应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信息分析、外贸业务洽谈能力和跨境电商运作能力及较强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能在外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外贸业务操作、跨境网络营销、报关、货代等业务工作的高等。主要就业岗位面向各级各类进出口公司、生产企业从事外贸业务员、跨境电商平台管理员、货代员、报关员等国际贸易岗位工作。

2.4积极开展企业的实践实习及产学研项目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必须加强学生的企业实践实习,这是现在高校采用的主要形式,企业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基础,让学生掌握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起到重要作用。现在高校都在探索校企合作,都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深化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主要手段。“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产物,高校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培养,但“订单式”培养的人数不能太多,培养的过程完全是根据订单企业需要的进培养,但“订单式”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高校也积极探索学生参加研究项目,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研究精神,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规律,符合现代学生培养的要求,有助于培养企业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深入发展,以电子商务与物流、金融融合发展为显著特征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已势不可挡,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电子商务专业改革与转型也势在必行。“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既要结合校已有的资源和专业特色,也要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和技能水平,还要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更要适应地方经济、地方企业的需求,力争培养出市场需要、企业欢迎、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殷慧慧.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2):31-34.

[2]陆芳.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18(4):194-196.

[3]沈通.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电子商务能力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