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服务平台的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基于云服务平台的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探

孙秋云

孙秋云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科学与人文部山东潍坊261206

摘要:简要阐述了国内外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分析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需求。根据需求现状,基于云计算和虚拟化等信息技术建设云服务平台,并部署应用数字化校园系统,使多项功能得以实现或改善。

关键词:云服务平台;数字化校园;云计算;虚拟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从简单的处理对象开始转变为基础性资源。当前,高职院校普遍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云计算和虚拟化等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教育领域,建设云服务平台部署应用数字化校园系统已成为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需求分析

校园网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良好的交互性能及优良的开放性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吸引着众多行业人才对校园网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当前普遍认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校园网软件平台是校园网的核心[1]。随着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校园应用系统重视程度的提高,软件应用必然成为校园网建设的重点。而目前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建设呈现以下状况:一是规模小型多样。由于受高校规模的限制,大部分中等规模的高校,其校园网络规模一般不大,以小型多样为特点。核心交换设备,高档次的不足三台,中档次的低于十台;近万个信息连接点;技术力量薄弱,一般五人左右,且层次不高。二是缺乏校际资源共享。尽管信息高速公路已开通,校际之间的联络已经可行,校园网络之间可以联通,学校与学校之间资源可以共享。但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人才档次偏低。高校网络的发展速度与日俱进,但是作为高校网络开发的主体——人的素质,特别是人才档次的提高却是相对的缓慢。人才的引进,技术力量的提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相对的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网络的发展。

以本研究服务对象为例对需求进行分析,该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应用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着一定的基础;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该校仍然按物理划分部署计算机资源。其不合理现象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管理战略分散。该校校园网资源未进行统一的建设管理,使得管理战略分散。二是操作和维护费用高。由于该校的发展要求,增加许多新的应用系统投入,但是数据中心仍然未进行更新,因此对空间和电源的要求增加,使操作和维护的费用增加。不利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三是计算机资源利用率低。该校以峰值访问量为参考标准分配所有系统应用的资源,导致不能共享资源及数据使资源浪费,因此资源利用率低。四是业务部署迟缓。该校业务部署首先要求相应部门提交变更申请,然后进行采购、硬件选型、网络配置、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最后实现变更,因此业务部署缓慢。

随着该校的发展,其校园数据管理中心对于网络系统可用性、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业务运行的可靠性有了更高的标准。为支持学校的全面发展,基于云服务平台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校园云服务平台架构

数字化校园云服务平台主要是基于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开发应用,这两项技术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具备技术上的可行性,采用GAE(GoogleAppEngine)平台建立服务层实例模型[2,3]。校园云服务平台向全体师生等所有用户提供数据和应用资源,用户可以按照相应的权限使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及浏览校内的服务网站,还可以下载和上传需要的资源;学生管理系统的教育程序开发员等有权限的人员可以通过门户网站上传各类应用程序;教育应用程序管理员等有权限的人员通过门户网站对资源流量、费用等集中进行统计。

在云服务平台基础上部署数字化校园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实现或改善。一是大幅提升校园网络覆盖率。以往只有有线校园网,目前基本实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双重覆盖;支持802.11X无线协议与WPA2-PSK/WEP加密方式,完全代替原有分配IP的管理不足,提升办公时效性。二是建立云计算的统一门户。在有线+无线校园网环境支持下,建立统一的云计算门户登录系统,实现唯一认证登录;相关部门的系统集成,无论进入哪个子系统模块,只根据唯一账号登录即可,即教务系统、人事系统、校园网管理、学生资助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信息都可查询,并且后台可以根据用户的活动数据进行大数据、云计算分析,实现其他数据用户学习、工作活动状态分析等,帮助系统更好地判断与分析。三是建立移动版访问系统。由于个人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喜爱在移动终端上完成信息的查看、共享和学习等。因此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系统时建立移动版访问系统,适应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实时访问,提升用户使用率。通过建立企业微信公众号如校园办公、多媒体故障、申请教室、人事签到、请假、点名、查课表、学习视频等一系列包含教师、学生在内的所有用户信息来往,提升用户使用率。四是实现一卡通智慧化。学校应用数字一卡通,通过云服务平台将各一卡通子系统连通应用,实现消费、门禁、考勤签到、图书馆、水房等的联通,同时数据可以在云平台上查询得到,实现智慧功能。五是搭建智慧校园统一管理环境。通过支撑整个智慧校园的中心机房,实现服务的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网络安全的舆情监控以及演练预案,定期安全检测,病毒入侵防御,系统数据的备份、灾备等。六是数据信息得以规范。要实现数据信息融合,必须建设统一规范,包括信息编码、采集、共享、存储等的规范化、科学化、统一化,不仅在用户之间使用顺畅,业务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也更快速、准确、安全。充分发挥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为各子系统的数据交流发挥潜力,挖掘更多的数据信息。

三、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是发展的、动态的,在后续的使用与维护中需进行必要的软件更新、硬件添加及管理维护等,从而实现功能的完善、系统的扩展和数据的增容。在云服务平台的优势下,该校数字化校园系统可提供大量的服务功能,运行安全有保障,系统运行效率高,性价比很好。该校云服务平台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推广价值,可为兄弟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罗军锋,徐菲.大数据时代的高校信息化框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3):11-13,22

[2]阎伟东,张鹏,王昌盛.院校数字化校园云服务平台建设分析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6(20):113,115

[3]严蕾.构建基于云网络的智慧校园建设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7(14):25-26.

作者简介:孙秋云(1979.01-),女,四川小金县人,工作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