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接合部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 2

城乡接合部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温红梅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六小学

引言

每个学段、每个地域的学校都会存在所谓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无论是学校领导、一线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会头疼。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有着特殊的地域、经济和文化现状。这也决定着城乡结合部小学学生的心理现状,有着学困生的共性、也有着与城市和农村不同的、属于城乡结合部的特点。本文就城乡结合部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策略做粗浅的分析。

1城乡接合部儿童心理问题

1.1自卑情绪和失落感明显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成绩长期落后,长此以往将会产生明显的自卑情绪,不仅在和同学的沟通和交流中倍感不适,同时也容易在生活中形成失落感。这是当前小学阶段"学困生"的普遍特点。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学困生,他们没有农村孩子的广袤天地与无边的大自然,也没有城市五彩缤纷的游乐设施与花花世界,更没有父母倾心的陪伴与呵护,自卑与失落可想而知。

1.2依赖心理严重,学习积极性严重不足

城乡接合部的家长多半是外来务工的,他们背井离乡为的是打工赚钱、养家糊口,有多少家长有那么多的闲钱来送孩子到培训班辅导?有多少家长有那么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又有多少家长有足够高的文化水平和行为道德规范来引导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学困生的逆反心理

有些父母不能及时的、平等的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不能正确地指导和理解孩子,而是用传统的眼光把分数看成是第一位的,甚至还粗暴的干涉限制孩子的自由,这更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引起他们的强烈的逆反心理。这是对家长的逆反心理。

1.4部分学困生存在一定的心理扭曲

由于这些家长的经济基础和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很多家庭租住的房屋条件都不好,阴暗、潮湿、拥挤。我在家访的时候不止一次见过一家四口或者更大的家庭住在一个单间的出租屋里,有的还是上下床。

2城乡接合部儿童的心理问题原因探析

2.1校园环境建设存在不足

校园环境是影响城乡接合部小学留守儿童心理的关键因素,由于小学生的理性思维尚不成熟,心态很大程度上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尤其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城乡接合部的留守儿童比较容易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但是,很多城乡接合部的小学建设人员对于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从优化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角度推进校园环境的建设工作,难以为城乡接合部校园环境的优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还有部分小学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文化配套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并没有结合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导致校园环境并不包含可以优化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化资源,难以为校园环境建设综合质量的优化提供支持。

2.2城乡接合部小学留守儿童信息交流机制尚不成熟

目前,很多城乡接合部的留守儿童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机构为其提供的教育资源,难以凭借信息资源沟通体系的合理操作实现对主观心理诉求的表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工作的经验累积和质量,难以为留守儿童信息沟通平台的优化构建提供支持。还有一些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对于信息资源的沟通运作价值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小学在制订具体的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策略的过程中,很难凭借信息沟通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儿童心理辅导策略的设计,无法为城乡接合部的小学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3改良城乡接合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3.1优化留守儿童信息交流体系建设

首先,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对信息资源沟通技术的关注,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等新型信息沟通渠道进行留守儿童的信息交流体系建设,为城乡接合部留守儿童更好地反馈具体的心理诉求创造有利条件。其次,信息沟通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的关注,要使用技术手段弥补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的不足,保证留守儿童可以更加顺利地实现与父母之间的信息沟通,为心理压力的缓解创造有利条件。再次,教师需要针对城乡接合部快速建设的客观实际,解决儿童难以建立稳定的情感基础等问题,保证小学留守儿童可以更加全面地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主体趋势以定位情感寄托方向,为留守儿童信息交流机制的成熟运行提供帮助。

3.2家庭层面

家庭是孩子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是、老师的事,更是家庭的事、父母的事。(1)开设家长课堂。来自家庭的创伤,无论是父母争吵、离异,还是关怀的缺失其实都是父母的无心之失,没有哪位家长主观上会想去伤害自己的孩子。所以学校要对家长进行专业的培训,要让家长们认识到,作为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哪些是需要积极配合去做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孩子,是不可触碰的。(2)家长辅助。家长要随时关注、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内心世界,给与足够多的理解、关怀和鼓励,有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解决。

3.3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为切实增强教师心育意识和辅导能力,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和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推荐教师阅读《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析与辅导》《教学心理学纲要》《小学生心理学》《儿童心理学》《课堂教学评价》等书籍,要求教师圈划、点评,写读书笔记,用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聘请广西师大教科院秦素琼教授到校做"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新课程下的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等专题讲座,组织兼职教师参加市级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通过培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提升辅导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4加强家长合作交流,搭建家校育人平台

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培训家长,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每学期定期开放家长观摩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大型活动,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各班QQ群、微信群的开通使用,搭起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平台,良好的交流氛围,促进了家长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结束语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往往能影响他的品质、性格,乃至影响他的一生。作为城乡结合部小学中高年级班主任,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们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全面发展,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我们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情,这些学生就会少一点失落,多一点收获。要努力从孩子们身上发现亮点,毫不吝啬地用语言、目光、体态表达出我们发自内心的欣赏,充满爱心地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的钥匙,重燃希望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张一帆.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状态与改进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郑硕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3]李宽.城乡小学校园室外空间环境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4]陈娟.城乡结合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

[5]徐红.关于城乡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