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对当前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分析

李伟

哈尔滨大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00

摘要:软土地基的处理与施工方法始终是困扰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难题,近年来,人们对软土地区地基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由于地基的沉降量与沉降差或地基的稳定性与抗渗稳定性不足,使得地基基础不稳,加之人们对软土地基的认识度不高,由此便引发了很多工程事故。本文主要研究了软土地基上基础处理的重要性,并重点论述了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力依据。

关键词:软土地基;基础;工程质量

一、引言

地基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它支撑着上部结构,所以必须要保证地基的工程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软土地基上的基础的处理是一个有难度的工程,软土地基工程频繁出现质量问题,促使工程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的软土就是指天然孔隙比大于等于1,天然含水量大于等于液限的,一种软塑至流塑状态的,承载能力低、压缩性高的饱和黏性土。软土地基因其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性小,所以建造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很难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场地内地基或荷载分布不均都会造成不均匀沉降,由于软土地基基础施工对建筑工程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软土地基基础问题,从而增强建筑物的使用性能。

二、软土地基上基础处理的重要性

我国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造成了不同地区软土的差异。尽管这些软土各自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能,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就是对建筑物或带来损坏。在我国沿江、沿湖、沿海等处广泛分布着软土,这些地区一般又是经济发达地区,对房屋工程需要迫切,尤其要发展大型工程,使这些地区的工程建设者经常会感到非常棘手,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进行勘察、测试、设计、和施工。因此,在进行具体的软土地基上的基础设计施工之前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控制处理措施,加固和强化地基强度,加强软土地基上基础设计处理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些对于确保整个工程后续方面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地基处理的是否恰当,不仅影响到工程的造价,还将影响工程的安危,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其重要性己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所认识。

三、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

1、地基基础加深来处理古河道等软土地基

在处理暗浜、墓穴、古河道、暗塘时,要依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当处理软土覆盖范围不大时,一般可以采用地基基础加深的方法,当软土覆盖范围较大时,则可通过打入短桩进行地基处理。常用的短桩类型主要有沙桩、旋喷桩、碎石桩、灰土桩、预制桩等。在软土厚度不大时,大多会采用换土垫层法来进行处理;如果软土覆盖宽度比较小,可以采用基础梁跨越处理。

2、用水泥土搅拌桩法处理软土地基

利用水泥土搅拌桩法处理软土地基对地基加固有非常好的效果。水泥搅拌桩主要是通过利用水泥和石灰等原材料制作成固化剂,然后使用深层搅拌机将软土地基深处的软土同制作的浆液或者粉体进行均匀搅拌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地基软土会与制作的固化剂发生相应的理化反应,从而增加软土的整体塑性和水稳定性,使地基强度的过程进一步的加强。采用水泥搅拌桩技术处理软土地基上的基础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减缓建筑物的沉降速度,把地基承担的荷载力度进行相应有效的分摊,由此就可以达到在软土地基上施工的要求。

3、常规软基处理——塑料排水板

借助塑料排水板来处理软土地基,这是一种十分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主要根据排水通道中能够很好的缩短排水距离的原理,在地基上施加适当的荷载,使土中的孔隙中的水借助于塑料排水板的通道得以顺利的排出,使土中孔隙水的体积逐渐的减少,进而改变地基土的固结形状,同时随着超净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有效应力得到提高,从而增长了地基的强度。塑料排水板透水滤套不得被撕破、划裂及污染,如发生上述现象须将破损段裁掉,以免影响到排水板的有效工作性能。要牢固的连接排水板与靴头固定架,防止拔出套管时发生跟带现象,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填土速度受限沉降时间长。优点是施工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造价低。

4、用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

如果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形式限于地基土层之间、孔隙较大、含水量较高,但土质黏性较好且比较柔软的特征条件下,采用重锤强夯的方法是最佳选择,能够增加土体的密实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土体承载能力,这就是强夯法软土地基处理措施。该措施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将80KN的夯锤吊起后让锤自由落下,对土进行夯实。经夯实后的土体孔隙压缩,同时,夯点周围产生的裂隙为孔隙水的出逸提供了方便的通道,有利于土的固结,从而提高了土的承载能力,而且将大为减小夯后地基由建筑物荷载所引起的压缩变形。这个方法能够利用重锤的强大冲击作用,达到压缩土体,缩小土体孔隙并排除土体内水分,当土体随着后续的干燥过程能够快速固结,形成具有较强承载能力的硬质土质,进一步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强夯法适用于河流冲积层、滨海沉积层黄土、粉土、泥炭、杂填土等各种不同地基。

5、挤密法和振冲法处理软土地基

挤密法是指在软弱土层中挤土成孔,填充料充填成密实的柔性桩体,并且与原来的地基组合成一种复合地基。振动水冲法是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将振动器沉到土中的预定深度,填入碎石或不加填料,使其在振动的条件下,挤压密室,在达到一定的密实度后就能将振动的频率提高,同时也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此方法一般适用于处理松砂、粉土、杂填土及湿陷性黄土。

6、根据地质和施工条件选择加固方法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施工过程占地应尽可能多些,施工工期要合理安排,不能过于紧;材料应该选择容易获得的等。在选用了较好的地基加固方法之后,还要对施工进行有效地管理,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地基加工过程中,还要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新填土会对原有道路侧向挤压位移或沉降;进行打桩等施工时会出现噪声,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等。针对这一情况,就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四、结束语

总之,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基础承载力,也是保证道路建成后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软土地基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多难题,不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就将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设计软土地基基础中,设计者应该根据软土地基的性能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灵活掌握正确合理的设计方法,从而使建筑工程达到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经济合理的目的。此外,在面对软土地基施工问题时,我们应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每种处理措施都不是适合于所有工程情况的,它们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得以保证软土地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婷《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年32期。

[2]李博《分析软土地基上基础处理及实施方案》[J],《基层建设》2017年03期。

[3]黄玉兴《浅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的处理方案》[J],《科技资讯》2015年10期。

[4]王伟《软土地基的综合加固方法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