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2

高职《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杨燕红

《经济林栽培学》是高职院校林业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在经济林栽培生产上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经济林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获得基本的训练,掌握经济林栽培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从事经济林栽培生产以及技术管理岗位的能力。在培养学生从事林业生产的职业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呢?作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获得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实践教学的地位

1、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l号)明确规定:“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来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问题的关键,而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产学结合的核心内容。对于高职教育来讲,产学结合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对经济的引导性的有效模式。产学结合的核心问题是人才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在高职教育中,所谓适应能力主要应是实践操作能力;所谓创新能力,主要指技术创新能力。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实践教学是产学结合的核心问题。抓住了这个核心问题,使人才的实践技术能力符合社会生产的现实需要和创新需要,从而实现教育与生产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结合。也就是说,产学结合的结合点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的形式

我院有经营面积ll36hm2(17040亩)的教学实验林场,种植有油茶、板粟、柑桔、甜竹等经济林果木林,学院位于林场的中心,实践条件优越。我院还与广西国有黄冕林场、三门江林场等林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此外,学校周边有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几家农业科研生产单位,有丰富的经济果木林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扎实地开展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训、责任承包、技术服务、生产调查与顶岗实习等方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培养。

1、模拟实训。模拟实训适用于经济林园规划设计的实训,即将经济林园设计实训项目假设为某个生产单位的生产项目。使学生在仿真的氛围中完成实训,实训的外业调查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内业设计阶段则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实训指导教师按项目考核标准评定学生成绩。

2、小组承包。小组承包适用于经济林土肥水管理及树体管理实训。我院有面积为2hm2学生经济林实习基地,将校内经济林园种植的板粟、油茶、脐橙等经济林分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始至终按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管理,最后由实训指导教师按相应生产任务的考核标准进行验收。经济林土肥水管理及树体管理的具体做法是:即将校内经济林园分给学生,组织学生挖坑、定植、施肥、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果实套袋、整形修剪等。每道工序验收合格,并按考核标准验收管理成果,评定学生成绩。

3、技术服务。开展技术服务。是我们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最能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包括实践技能)。我院利用专业技术与人力资源优势,结合暑期“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由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带领学生奔赴各地开展技术服务,并负责对学生进行管理与考核。

4、参观实习。组织学生参观实习,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到附近管理水平较高的经济林园参观考察,进行现场教学。请专业技术人员向学生介绍建园、栽培管理、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的情况及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一周的课程实习进行丰产园调查,结束后写调查报告。通过参观实习,消除了学生对专业发展的疑虑,坚定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强化生产技术的掌握。

5、顶岗实习。我院毕业生岗实习为半年到一年时间,多数学生到校外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参与经济林园规划、育苗、种植、栽培管理等工作。毕业实习结束时,由校外基地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三、实践教学的效果

通过模拟实训、责任承包、技术服务、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联系实际,既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又培养了过硬实践操作能力。达到了实践教学的目标。具体表现在:

1、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参与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模拟实训、责任承包、技术服务、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等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技能的学习,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职业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而且让学生在耐心细致、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等工作作风得到了有效的培养。特别是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与用人单位零距离的接触,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3、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实践教学结合林业行业工种培训进行,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参加职业技术鉴定,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比如中高级果树工、林木种苗工等。

四、实践教学的体会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好实训准备,加强实践指导;制定相关标准,实行严格考核。

1、建立教学质量标准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教学质量标准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改革、实施考核的基础,我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林业生产职业岗位(群)对高职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和课程定位,制定了《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实训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及主要教学环节的质最标准等教学质量标准。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考核提供了依据和规范。同时,建立了专门的技能考核题库和量化考核标准。保证了技能考核的客观性、严肃性与可操作性。

2、周密计划安排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实施《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前,任课教师要根据实训项目的特点及经济林生产的季节要求,做好周密的计划安排,哪些项目应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分散安排,哪些项目应相对集中在某一时问段安排。如何配备指导教师,如何分配任务,是分小组合作完成还是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这些都要事先考虑好。

3、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为客观、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可实行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既要考理论知识,又要考操作技能,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都必须过关,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4、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指导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保证。要加强指导,首先必须加强指导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更多“双师型“的教师。多年来,我院一直都非常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到基层锻炼,积极参与生产项目,培养了大量“双师型”教师,为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实习单位有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并对他们整个顶岗实习进行考核评定,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廖显辉,向长武.《果树栽培学》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体会[J].职教论坛,2004,4:46-47

[2]代志国,高庆玉.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75-76

[3]李定清.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39-40

[作者简介]杨燕红(1974、02),女,贵州省荔波县人,毕业于中南林学院经济林系,大学本科学历,森林培育硕士学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党支部书记,林业技术专业教师,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培育(经济林栽培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