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临床抗结核治疗的综合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肺结核患者临床抗结核治疗的综合护理体会

袁媛

六安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二病区安徽/六安237000

【摘要】目的:讨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8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实行常用护理方案,实验组实行抗结核治疗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通过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肺结核患者实施抗结核治疗并结合综合护理,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当中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围术期、优质护理

引发肺结核的主要是因为患者肺部受到结核杆菌侵入,引发的肺部慢性传染疾病。其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出现传染,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伴有咳嗽、咳痰、咳血、胸痛等症状。肺结核死亡率较高,患者生命危险受到威胁,身边人群受到传染风险[1]。此次研究中,为改善肺结核患者预后质量,对研究患者实施抗结核治疗的综合护理方案,本着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获得了良好临床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8例肺结核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5.42±3.1)岁,平均体重(51±3.8)kg。实验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4.25±4.3)岁,平均体重(53±4.5)kg。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检查,确认为肺结核。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两组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实施临床治疗。通过使用抗结核药化疗消灭病灶处细菌,实现治愈的效果。结核病需早发现早治疗,遵循联合、适量、规律的全程治疗方案,有效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彻底性。在前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2.2综合护理方案如后:

(1)、日常护理:长期保持病房内空气循环,营造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一小时,让室内空气与新鲜空气进行流通。室内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引导患者保持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禁止暴饮暴食,戒烟戒酒。减少过度劳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在肺结核活动期时或咳血时安心静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降低能量消耗。在恢复期中患者劳逸相结合,适当增加活动量,采取散步、慢跑、做操等运动方式,提高自身机体抵抗能力。针对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充分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对局部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防止褥疮发生。

(2)、心理护理:因肺结核有一定的传染性,且疗程长,容易复发,恢复缓慢,大多数患者心理悲观、消极、焦虑恐惧,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患者特殊心理状态,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注意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认真仔细的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安抚。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卫生健康知识宣贯,重视病情坚持抗结核治疗。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加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充分调动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更加自主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引导鼓励家属和亲友与患者多沟通,不带歧视眼光,不冷落患者,充分照顾患者情绪,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告知亲属们注重消毒隔离,给予患者关爱与爱护,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支持。

4、用药护理:患者使用抗结核药需保持至少半年以上,针对不同病情有患者有长达1-1.5年,居于该情况部份患者难以坚持用药。医护人员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反复教育宣传、电话随访督促用药。告知患者及家属坚持规律用药的重要性,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才能保证治疗的有效性。把抗结核药物的正确服法以及将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因抗结核药多数对肝脏有一定损害,需同理加服护肝类药物,定期复查肝肾功能。饭后服用抗结核药物可有效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

5、饮食护理:充分的辅助营养将促进疾病康复。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出营养摄入计划,食物应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为主,以增强患者机体抵抗能力、加速修复能力。

6、病情观察及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的意识变化、生命体征等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咳嗽、咳痰、咳血、呼吸情况。患者高热时采取高热常规护理。出现憋喘情况予以氧气吸入,呈半卧位或坐位,观测血氧饱和度,按医嘱给予止咳平喘药物。观察记录咳痰的性质、颜色变化、痰量的多少变化,并取痰标本送检。观察记录患者咳血的性质、颜色变化、血量多少、出血速度情况。小量的咳血发生时安抚患者保持稳定情绪,在必要时给予镇静处理。咳血量大时时,取平卧位保持卧床休养,胸部放置冰袋,头部偏向一侧,保持绝对的安静,陪护安抚患者,减少其精神焦虑紧张,保持呼吸道顺畅。窒息前患者伴随胸闷、气紧,唇甲发绀,面色发白,冒冷汗,烦躁不安的症状。如有窒息前兆需立即呈头低脚高位,轻轻拍打背部,使气道内和口咽部的血块及时排出,必要时使用吸痰器辅助处理,随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以保障呼吸道顺畅,情况紧急时给予输血。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抗核治疗结合综合护理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经x?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04

3

对比两组患者抗核治疗后采取不同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一。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二。

表一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对比[n(%)]

3、讨论

肺结核患者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较长,患者心理及生理上受到一定的折磨,护理人员与患者密切交流,从心理上起导良好的疏导作用,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为疗效显著提供保障[2]。引导患者健康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作息规律有利于病情恢复。细致的用药指导护理工作,讲解坚持用药的重要性,患者呈空腹状态用药抗结核治疗。对于耐受性差的患者,可于餐后服用或可分次进行用药[3]。

综上所述,通过对两组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治疗及耐心细致的综合护理工作,让患者呈现最佳的治疗状态,有效保证了全程治疗的顺利完成,促使患者彻底治愈疾病,缓解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使预后得到更好改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武忠长.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Th17/Treg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11):2101-2104.

[2]陈琳,贾战生,傅恩清等.两种抗结核化疗方案对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影响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3):1228-1230.

[3]张朋,朱学彬,李世明等.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血清MMP9表达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