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6
/ 2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体会

刘春燕

四川省军区成都第十五干休所,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大多数国家需要应对的问题,伴随国内的社会经济的进步,卫生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老年群体在社会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住院治疗的老年病人也逐渐增加。老年病人因为身体情况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心理特征也发生改变。心理因素对于人体不但可以诱发疾病,也有治疗与防治疾病的效果。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干预;心理干预;心理因素

一、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特征

1.1恐惧、焦虑、孤独感老年患者办理入院后,由于对新环境的陌生,同时担心自己的疾病,会给情绪带来很大的影响,通常会表现出焦虑、忧虑等;再加上新环境中病患之间的陌生,有些老年人突然离开家人的陪伴,孤独感特别明显,不愿与其他病友交流,常常独自落泪、伤心。护士应多深入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观察,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对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消除或减轻其不良情绪,让患者放松,欣然接受新环境,接受陌生人,从而接受更全面的治疗。

1.2疑心重、困惑人一旦进入老年期,对自身的病情就会非常重视,且特别敏感,一旦病情反复或迁延便会产生“恶兆感”,自觉症状加重,心情高度紧张;一些微不足道的日常活动老年人都会联系到自己身上,总觉得亲人频繁的探视问候、安慰都是因为自己病情严重了;还会特别留意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医护人员跟家属的单独谈话也会联系到自己的病情是否恶化,别人低声讲话也会认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这时会出现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护士在患者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避免做让患者产生猜疑的举止,同时要用有效沟通技巧,如温和坚定的眼神,舒适的环境,适宜的沟通距离等,多与患者交流,打消其疑虑,以更好地配合治疗。

1.3失落感人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经济收入和自身的社会地位都会出现降低,容易产生沮丧、失落的心理,认为自己是子女的负担、累赘,有些患者甚至拒绝治疗和护理。为此护士应该主动与患者沟通,使其知晓人老了就会出现身体机能的下降,疾病出现是自然规律;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尤其是老伴及子女多与其交流,多点时间陪伴老人,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与爱护,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1.4情绪波动大、控制力下降老年患者住院后由于担心自己的疾病、住院费用、治疗效果等问题,会出现情绪变化大,控制力下降,容易发怒,从而更易产生护患纠纷。因此,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言行,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避免老人产生激动的情绪。

二、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老年住院患者往往在住院以后长期卧床,抵抗力下降,极易诱发泌尿道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压疮等,若患者病情允许,应当合理的进行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对血液循环具有积极意义。老年住院患者由于病程较长,个人体质弱,热量、蛋白质等消耗较多,且受到牙齿残缺不全、脱落等影响,极易产生营养不良的不良事件,因此需加强饮食指导,食用富含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等清淡软质食物,且少食多餐,保持膳食平衡,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指导患者的睡眠,老年住院患者受到情绪、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在睡眠时出现入睡困难的现象,而长期睡眠不良极易使患者出现性情烦躁,造成原发疾病加重,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应当做好睡眠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恒温恒湿、整洁卫生的住院环境,确保高质量、充足的睡眠质量。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老年住院患者多伴随2种以上慢性病,其病情极易发生变化,因此需加强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对患者安全十分重要。

2.2心理护理

①护理人员应当理解患者,奠定护理工作的基础:老年住院患者由于经验足、贡献大、资历高,喜欢他人尊敬,并要求周围人依从,自尊心强,脾气固执。渴望经验丰富的医师看病,操作熟练的护理人员发药与打针。针对此特点,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时应当保持热情认真,态度和蔼,且操作准确熟练,动作迅速,患者在进入病房以后就可感受好转希望。护理人员应当使用轻松和蔼预期与患者沟通交流,对于患者的请求尽量满足,并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取得支持与认可,积极参与护理工作中,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加对患者的关心与支持,给予患者精神上美好的寄托,提高治疗依从性,配合医护人员治疗;②解决患者需求,改善心理状态:老年住院患者害怕孤独,在住院治疗时对一切感到陌生,将希望寄托于医护人员。当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缺乏时,患者极易产生寂寞感、孤独感,久而久之,则会产生易怒、烦躁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并劝告其处病不惊,强调三分治疗,七分修养,并对患者关心体贴,使其感觉到如同待在家中,并安排患者家属定期探视,给予老年人鼓励与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③稳定患者的情绪,预防不良刺激:老年住院患者极易胡思乱想,在住院期间所考虑的问题较多,如疾病是否痊愈,何时痊愈等,且十分关注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对疾病的态度,担心医务人员的治疗以及家属隐瞒疾病情况。对于此类患者,医护人员应当密切结合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PPT、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讲述疾病有关情况,使其提升疾病认知水平,并通过耐心、亲切的语气,积极与患者沟通与交流,讲述疾病有关知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消除疑虑。

三、结语

总之,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疾病和文化层次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并向家属交待老人住院期间心理活动及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护理措施,使心理护理不间断,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应继续学习,扩大知识面,达到和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交流目的。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发展很快,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内涵不再仅仅是对疾病本身的护理,而是涉及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广泛知识,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以便能与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沟通,才能达到应有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培兰,王磊.浅谈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108.

[2]于艳春,佐建华.老年病人住院的心理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2):120.

[3]张志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