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危机的形势及解决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我国公共危机的形势及解决途径

盖建泽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014级吉林长春130000

一、摘要: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如何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提高公众处理危机的能力对于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以及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共危机处理途径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涵义:

公共危机是指那些突然发生的、攸关公共利益的、对于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急需管理者应对处理的事件。

目前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主要有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2)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3)事故灾害,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等;(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危机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1)事前预防,预警预报;(2)处理事故,遏制事态;(3)挽回败局,控制局面;(4)协调关系,沟通信息;(5)总结经验,重塑形象

二、加强处理公共危机目的及意义

如何提高组织层面的危机应对能力,加强处理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这将有效控制危机事前、事中、事后的状态,组织层面通过及时、正确的应对措施来减少突发事件向危机的转化可能,对不确定的危险结果能更好的把握机会,减少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有效的危机管理通常需要转移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改进对危机冲击的反应管理,完善修复管理以便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有效的危机管理使决策组织者在危机中得以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限制在最低限度内,而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和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帮助组织控制危机局面。一旦出现危机,能够控制危机的局面,使组织或个人在危机中得以生存下来,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限制在最低限度。

三、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已非常明显: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中国GDP的6%。尽管我们在处理危机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仍面临诸多问题。

1.缺乏长期的反危机战略规划。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跨行业、跨区域跨、时段的综合性系统管理工程。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在一些领域建立了专业的危机检测与预警机构,但多是各部门单兵作战,各自为政,平时很少进行系统整合。这种局面的存在导致当危机爆发时政府的不知所措,既错过了应对危机的时机又给政府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2.缺乏必要的危机教育机制,民众危机意识差。由于我国缺乏必要的危机教育与培训机制,不仅中小学生对一些常见危机缺乏常识性了解,就是很多成人对危机的基本常识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当地震、火灾、洪灾等危机真正发生时,民众由于不知道正确的自救和逃生方式,往往以讹传讹、慌不择路、相互踩踏,这样的行为不仅无益于危机的处理,反而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更大的损失。

3.危机意识淡薄。虽然中国人自古就有居安思危的思想,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官员及普通社会大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尤其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政府在其管理过程中对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尽管我们现在对一些事故,如食品安全,煤矿瓦斯爆炸等一些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的事件出台了许多相应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条例,但是由于日常危机意识的淡薄,政府经常在事故发生后才想到补救措施,甚至某些政府官员和相关责任人抱有侥幸心理,致使消除危机的有利时机就此错失,其后果和损失则更为严重。

四、加强处理公共危机的途径

1.加强公共危机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危机意识。例如在非典等事件时,众多民众都出现了恐慌的现象,而这种恐慌正是源于人们危机意识的淡薄。作为公共危机管理主体的政府首先应加强日常危机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危机知识普及活动掌握正确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与方法;第二,引入危机管理的绩效标准,把绩效导向的科学管理深入到政府治理的实践中以期达到节约成本、优化配置、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第三,加强公众危机的科学教育。应对危机必须要有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培养公众的科学意识,增强应对危机的科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公众了解危机中的科学知识,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规律,防止各种封建迷信、谣言扰乱公众视听,增强公众信心,用科学战胜危机。

2.健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保障。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政府的所有管理行为,包括危机治理必须依法进行。公共危机往往是在非常态下发生的危及社会安全的事件,超越政府一般管理权限,为了积极应对危机政府需要采取非常措施,但是这些非常措施可能不在我们日常法律授权范围之内或者是法律法规没有涉及的权力,因此,在我国积极加快依法治国步伐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要非常时期制定非常法制,一方面保证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理,另一方面不与我国法律相抵触,用法律保证应急减灾的胜利。

3.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信息沟通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在我国政府是公共危机信息的最主要的拥有者,同时也是信息收集与公布的关键枢纽,信息能否准确、及时的发布出去对于危机中的民众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要建立规范、标准、客观的信息公开机制。健全的信息公开机制首先要注意平常的信息采集,要遵循客观、科学的原则,政府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和人才资源尽可能全面的采集相关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要力求客观与公正。其次,在危机爆发初期,公众对危机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但是由于心理的作用会对未知的情况有诸多猜测甚至产生恐慌,会将所有的关注放在权威政府上,因此他们会注意政府的一举一动,这就要求政府要迅速、透明、公开地将相关信息公布于众,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坚决杜绝人为的控制媒体或者出现“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更不能封锁信息。

加强应对公共危机管理是一切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政府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公共危机时有发生,政府必须明确公共政策的发展方向,强化政策的实施力量,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杨善林信息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卢智增从公共危机的视角看政府信息公开的时代价值《理论月刊》

邹正方公共关系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