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加减治疗发热临床体会

/ 2

三仁汤加减治疗发热临床体会

王鸿雁1田雨青2(指导老师)

王鸿雁1田雨青2(指导老师)

(1内蒙古乌海市蒙中医院针灸科016000)

(2内蒙古乌海市蒙中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016000)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279-01

三仁汤方源于《温病条辩》,它的组成为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半夏五钱。具有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的功效,主治湿温初起,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等症。我们在临床上用三仁汤治疗季节性发热和发热日久不退者收效甚佳。现举两例。

1病历资料

(1)苏亮,男26岁发热,头痛,身痛10余日,于2012年7月来诊:诊前发热,头疼,身痛,体温一直在38以上,曾用喜炎平,和头孢静点其热不退,现体温38.9,脸胀发热,头痛,身痛口干少饮,不思饮食,尿黄少,脉弦涩,苔白腻,上鄂黄腻。方药如下:杏仁10克、薏苡仁15克、白豆蔻5克、藿香10克、神曲10克、炒麦芽30克、枳实10克、茵陈15克、葛根10克、竹叶5克、半夏10克、通草5克、滑石10克、甘草5克、厚朴10克、大毛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一剂后热退,守方一剂病愈。

按:患者发热十余日,用喜炎平等苦寒清热药,表证未解入里化热,又正是暑湿季节,湿热稽留,用三仁汤清热除湿,宣畅气机,加藿香,神曲,麦芽以助消化,大腹皮,陈皮:下气宽中,行水消肿,茯苓健脾除湿,柴胡葛根退热。

(2)郝东升,男49岁,于2012年8月前来就诊:发热、头痛4天,二天前去海南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具体不祥)效果不佳,最低温度39.0忽冷忽热,身痛,咽不痛小便黄,口干苦头重,病前曾喝过一次大酒,酒后即病,患者平时经常饮酒。口服退烧药后热退汗出,维持6-7个小时接着发热,纳可、眠可。方药如下: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葛根10克、党参15克、杏仁10克、薏苡仁15克、石膏30克、白豆蔻5克、藿香10克、厚朴10克、竹叶5克、通草6克、滑石10克、甘草5克、三付水煎服,一剂后体温38.4。4个小时后在服一剂症状消失。

按:患者中年男性,平时饮酒量多,《内经》曰:膏粱厚味,足生大疔。素体嗜酒之人,易伤脾生湿,蕴久湿热内生,又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湿热结合,即发病。用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加小柴胡和解少阳以退热;葛根清热止痛。

2讨论

中医认湿温一病多发于雨湿夏秋之际,发于深秋次之。这个时期,余暑未消,既有秋老虎发威,又有频繁降雨导致的湿气过重,湿和热都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六邪之一[1]。暑湿下迫,地湿上蒸,这个时期,人处在这个气交之中,容易感受湿热之邪而发病,因本病兼有湿、热双重性质,湿与热相合,热在湿中,湿与热胶结为患,因此治疗上必须湿热兼顾,以清热祛湿为大法[2]。三仁汤方来源于清?《温病条辩》,此方由:杏仁、白蔻仁、飞滑石、白通草、竹叶、生薏苡仁、厚朴、半夏。杏仁入肺经,能清热燥湿,宣利上焦肺气,盖肺气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豆蔻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纲目》:“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薏苡仁甘淡性寒,增强利湿清热而健脾,《本草正》:“薏苡,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治湿”,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滑石甘,淡,寒,归胃、膀胱经,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纲目》:“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通草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胃经。功效清湿利水,《纲目》:“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竹叶能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厚朴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半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厚朴与半夏配伍,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诸药相合,三仁相伍,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署解热清,脾气健旺三焦通畅,渚证自除[3]。

以上两例病例都是长夏立秋之际,病人已生湿热,故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温病条辨》:“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中医热病论》:本方用杏仁宣肺利气以化湿,蔻仁、厚朴、半夏芳化理气以燥湿,通草、苡仁、滑石淡渗利湿,竹叶以透热于外,合而共奏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效。

临床上使用本方时要注意辨证,看病要抓主证,主证对应就用药,这样辨证简单效果佳,三仁汤要只抓: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午后身热,再看季节为长夏深秋即可用药。并且在使用时不能拘泥于古方,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肿瘤、结核感染、红斑狼疮等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湿热证,如果病机相符,使用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盛增秀.中医湿热病证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第一版:5-6.

[2]张京安,苗青.外感热病初起辨治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6):8-10.

[3]吴金莲.三仁汤治疗急性发热3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1,17(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