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90例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90例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

张玉红李俊

张玉红李俊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650021)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的临床特点,并总结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的救治体会。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进行临床观察,采取积极手段治疗原发病,并进行必要的抗休克治疗,同时,对产妇的器官功能衰竭进行有效预防。结果:9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在经过我院的全力抢救之后,失血性休克有效防治,同时也对产妇的器官功能衰竭采取了积极方式进行预防,使产妇脱离了生命危险,抢救成功率在100%。结论:针对于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而言,及时采取抗休克治疗方式,并密切关注其临床症状,采取积极手段预防器官功能衰竭,对于产妇的救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利于提升产妇的生存质量以及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200-02

产科休克是指仅发生于孕产妇特有的休克,尤以失血性休克为主,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表情淡漠、反映迟钝、肢端发绀、出冷汗、脉搏细速以及脉压差低等。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严重危害产妇的生命安全,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采取积极多种手段进行治疗,提升产妇的抢救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3月15日到2014年12月16日收治的9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进行临床观察,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5.8±8.7)岁。初产孕妇59例,经产妇31例,阴道分娩39例,剖宫产51例。90例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的发病原因分别为:宫缩乏力34例,胎盘因素(胎盘粘连、胎盘残留)25例,软产道损伤15例,疑血功能障碍4例,腹腔妊娠出血12例。90例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的临床特点表现为:肢体湿冷、皮肤苍白,同时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意识障碍,出血量500~2000ml,DBP≦40mmHg,SBP降低20~30mmHg,脉搏次数在110次以上,呼吸次数在30次/min以上。其中,心脏骤停6例,心电图异常27例,血小板异常20例,肾功能异常31例,肝功能异常21例。

1.2方法

1.2.1预防方法对90例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采取密切观察,监测心率、呼吸、脉搏以及血压等状况,并对产妇的皮肤颜色、四肢感觉、意识状态、子宫收缩以及面色等进行严密观察,做好相关的诊治记录。积极了解产妇的肾脏器官血流灌注量。通常来讲,阴道分娩产妇失血量一旦超过500mL或者是剖宫产产妇的失血量超过1000mL在临床表现上均显现出低血容量症状。如果产妇在情绪上出现变化,表现为烦躁、焦虑,出现湿冷、皮肤苍白、心率加快、脉压缩小等症状,医务人员应该怀疑其为休克早期,密切观察产妇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等状况,并进行血气分析以及血常规检查等措施。

1.2.2急救方法针对于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的紧急状况,应采取科学、准确的手段加以干预与治疗:(1)首先先让患者采取平躺体位,使患者的头部脑供血能够保持持续性。产妇在患有失血性休克时,常出现较为严重的机体组织缺氧症状,应该为患者采取输氧措施,并做好产妇的保暖工作;(2)立即向输血科申请,对血液样本进行检验,并进行血交配检查,为患者提供备血;(3)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由于患者在临床上采取穿刺较为困难,采用9号以上针头,静脉滴注,输入等渗平衡盐溶液。同时,对产妇的吸氧、血压、血氧等状况进行监测,并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1]。

1.2.3护理方法在术前护理中,要对患者的病情以及个人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定期对患者的,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患者的病症变化。在术中护理中,要采用双腔氧管对患者进行输氧,建立静脉通道扩大患者的血容量,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温工作。在手术结束后,密切观察与记录患者的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1.2.4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针对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者是尿毒症等,要采取血液透析等措施。针对于血容量补足、收缩压正常,少尿或者是无尿的患者,采取利尿剂促尿。注意科学把握输液速度,避免患者的肺水肿或者是心衰等,利用心电图在手术前后,密切关注产妇的心肺功能,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

2.结果

9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在经过我院的全力抢救之后,失血性休克有效防治,同时也对产妇的器官功能衰竭采取了积极方式进行预防,使产妇脱离了生命分为,抢救成功率在100%。

3.讨论

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一旦抢救不当,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休克的发生与失血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突然、紧急的大量失血得不到有效补充,将会导致微循环障碍,进而引发微循环动脉血灌流不足,患者身体的各种重要器官会因为缺氧导致代谢以及功能异常,同时,血管的收缩会导致细胞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害,进而导致体液以及蛋白丢失,加重了低血容量,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

通过有效、积极手段对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进行防治,可以有效提升产妇的生存质量。通过紧急的治疗与严密的监护等手段的联合,可以有效治疗抗休克,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3]。在抢救过程中,科学施救、规范操作,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采取综合护理手段,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升患者的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

[1]贾晓江.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51例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6):200-201.

[2]罗婕,阳丽,罗晓梅等.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69例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8):7.

[3]施国凤.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69例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2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