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乐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1

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乐事

颜仁贵

颜仁贵湖南省衡东县第一中学湖南衡东421441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许多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做过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人们发现收效并不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未见有很大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又归于传统状态。

怎么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呢?笔者作过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首先,要唤起学生爱写作的意识。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对作文总有种神秘感和畏惧感,这必然制约思想的舒畅表达。怎么打破神秘感,克服畏惧感呢?我创作了一首《作文快乐歌》:“岁月如歌,作文是一首心中的歌,我爱作文,作文快乐,我要吟唱心中的歌”。每逢作文课,我都要求学生齐声放声歌唱,久而久之,学生从中接受了正面的乐观的心理暗示,对作文的畏惧感慢慢淡化、消失。

其次,指导学生加强阅读积累。在校期间,可指导学生阅读短小精美的散文、小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品读报纸、杂志之类的“文化快餐”;节假日,可指导学生读点古今中外名著,回校后互相交流,写读书心得;对武打小说之类的娱乐书籍,也适当的推荐一些,从而丰富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和文化品位。通过阅读,学生有了较扎实的文化积累,写起作文来就会文思泉涌,下笔千言了。

第三,创设情境,开掘写作的源头活水。收看电视节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栏目,深入生活“实地采访”,走进工业园区、走进商场、走进养殖户、走入下岗工人家中,让学生紧跟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博,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关注人类,这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也是中学生成长的需要。

每期举办一次“赏心乐事谁家院”征文活动,启发学生捕捉家庭生活中的真情瞬间,体会家庭生活中的真情、爱意。

家乡的山水、风俗、人情、人文景观等饱醮情感笔墨的点染,都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可欣赏自然景观,参观人文景观,说故乡风情,谈故乡风物、特产,写家乡物,描家乡景。

第四,悉心指导,拓宽写作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比如作文拟题时,尽可能拟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的题目,否则会扼杀学生的写作兴趣,熄灭写作的火花。在指导作文时,在选材立意诸方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把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吸取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运用于写作实践中,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走写作的捷径。

第五,多鼓励多赏识,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批阅作文时,努力寻找“写作差生”文中的闪光点,把文中的好词、好句、好语段甚至一个好标题也摘录下来,在课堂上予以表扬。以此唤起他们写作的快乐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作文并不可怕,自己的作文也有亮点。有时发现其作文稍有特色,也给打个高分,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甜美,写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厌写转为爱写。对于“写作优秀生”要经常给予个别指导,张贴他们的优秀作文,也可以由他们牵头,成立“班级文学站”,当小记者或小老师,办班级作文刊物,从而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向文学社或报社投稿,若能发表,则是对他们莫大的鼓励。他们的写作必将出现新的飞跃,从而不断由小成功走向大成功。

第六,指导学生批改作文。“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知道怎么修改,也就知道怎么写作。语文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让学生懂得修改作文的意义及修改的方法,让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体会到老师的艰辛,懂得写作之法。

第七,教师亲自“下水”写示范文章。教师若能写出一笔好文章来,对学生起着很强的激励作用,学生就会崇拜老师、仿效老师,也会喜欢写作的。老师在写作范文的过程中,就会更理解学生写作的艰辛,在写作方法方面也会给学生有益的指导。教师写下水作文,就不会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指导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写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语文老师多动脑筋,多想办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其写作潜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写作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任务,从而走出写作中“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迈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