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爱上写作张馨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让小学生爱上写作张馨予

张馨予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张馨予

摘要: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有了看图下作到了三年级就开始写作文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的入门写作会有很大的影响,作文引导的如何,对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引导,读写结合的渗透,观察生活的方法,是引导学生作文入门的主流。

关键词:引导;兴趣;拓宽;积累;

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学生不喜欢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提不起兴趣,总觉得无话可说,特别在小学生中表现最为突出。学生迫于无奈就到处乱抄,结果学生没有学到真正作文的方法,难以完成作文任务。通过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分析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作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我也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鼓励个性的写实。

作文是心灵的话语,和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只不过一样是口头的,一样是书面的罢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不愿意也不敢去尝试让学生去写属于自己的作文,为了分数,为了眼前的考试,总是在强调审题要准确,立意要积极,结构要合理,中心要突出,这些规范性要求在帮助我们建立规范的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它是一柄双刃剑,如果过分地强调这些东西,只能使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情感,不会独立思考,摒弃了自己的话语系统,也就意味着个性的消失和死亡。一个人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即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语言写出的具有自己独特人生体验和感悟及个人独特气质的作文。说到底,就是写“我”,写“我”见,“我”想,“我”闻,“我”感,“我”识,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形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表现自己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个性心理,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自由表达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

二、培养学生爱读书、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产生对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带领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小学生应从简单易懂有趣的文章开始,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背诵范文、整理佳句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帮助极大。通过背诵一些典型的课文或篇章,学生能把词语放到句子、段落、篇章中去理解、记忆和体味。一篇文章背诵下来,其中的词语、句子给学生留下印象;渐渐地随着量的积累,许多词、句在书面表达中便可不加思索地表达出来。恰当运用一些优美词句既能有效地减少文章的病句,又能给文章增添色彩。背诵是巩固知识的再创造,是使用语言。有良好背诵习惯的学生肯定有良好的语言思维习惯,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亦是功到自然成的事了。例如,我们在学习《燕子》一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撰写的优美散文。作者注意精选动词,描绘春天的景物和燕子的情态,收到了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作者描写燕子时,精心提炼出“活泼机灵”四个字,对燕子的可爱表现得恰到好处。描写春回大地,微风吹拂,细雨洒落,柔柳嫩叶展开……简直把春天万物写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把这些句子背诵下来。如果把这些句子记住了,遇到写小动物啦,写景啦,学生都可运用所学,在写书面表达时就会得心应手,不会没话可说,表达起来就轻松愉快了。

当然,背诵不是死记硬背,学生应该理解背诵、记忆,并且能够学会灵活运用这些句子。在写作中,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恰当使用掌握的优美词句,从而提高他们思想表达的准确性。因此,要想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要想写出好文章,背诵是一种必要的方法和手段。

三、丰富题材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而我们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续写作文、扩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同时在生活中鼓励学生多讲故事、写日记等等,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事,鼓励学生写一写表扬稿;针对校园里乱扔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可写一则倡议书;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生活中存在,但远离身边的人、事、景、物通过录像得以直观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行习作。如此多样的作文便会时刻让学生充满新鲜感。

四、优化评改方式

1、互相交流、学习

评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改正。以往总是学生的作文一写完,教师就收起来一篇篇地改的。那么教师如此“辛苦”,效果是否就会好了呢?其实不然,作文应该更多的放手让学生去互相交流、探究、学习,培养自改能力。因而在学生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欣赏其中的优秀作文,让学生评议作文的优缺点,可以从词语、句子及篇章结构等方面说说作文好在哪里?有什么好的意见?学习别人的作文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相互评改,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评你认为好的地方,谈谈不足之处后,针对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在自己的稿纸上修改。还可以把修改好的作文在小组或班上朗读,相互借鉴,阅读修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流畅多了。这样的活动既轻松又愉快,即让学生感兴趣又提高作文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2、多鼓励,少批评

阅读批改“好作文”老师固然开心,然而不少学生的作文是不尽人意的,有的简直是“不堪入目”,那么对于这些作文你怎么办呢?是找到学生大声呵斥一顿,埋怨几句,或是叫学生来循循善诱呢?其实如果你仔细品尝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地方,或是一个优秀句子,或是一个好词……教师应该做学生习作的引路人,要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既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作文能力。批语则要以鼓励性为主,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一句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会浇灭他们的写作热情;一次否定可能就使他们永远不想写作文了。所以,既使给学生指出缺点,也是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尔后以委婉、热情期待的方式指出,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决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学生作文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作文教学应以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为突破口,使学生由“怕作文、厌作文”变为“想作文、乐作文”,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进一步引导他们喜爱写作,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