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异山梨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硝酸异山梨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牛杰黎敬锋李银

牛杰黎敬锋李银(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目的观察硝酸异山梨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硝酸异山梨酯;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LVEF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浆BNP水平、LVEF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异山梨酯对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硝酸异山梨酯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068-02

心力衰竭是高血压重要的靶器官损害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高,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是老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硝酸异山梨酯是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剂,对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硝酸异山梨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06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31-86岁,平均年龄66.27±10.94岁,病程0.5-4.5年,平均病程2.5±0.79年。按入选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s)

1.1.2入选标准①高血压病,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诊断标准,且病程>3个月;②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45%;③患者知情同意。

1.1.3排除标准①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②缺血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糖尿病、肿瘤等患者;③孕妇、哺乳期妇女患者;④对研究药物有禁忌的患者。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功能不全治疗(包括阿司匹林、利尿剂、ACEI或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依患者的心衰症状、血压和心率调整利尿剂、ACEI或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剂量。治疗组加用硝酸异山梨酯10mg口服,每日三次。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治疗前及6个月时的相关指标。

1.3观察指标

1.3.1血压和心率:患者于上午7:30~8:30期间坐位休息15~20分钟后,由固定医生使用标准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同一侧肱动脉诊室坐位血压3次,每次间隔至少5分钟,取其3次血压的平均值。同时测定心率。

1.3.2血浆BNP浓度的测定: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6个月时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l检测血浆BNP浓度,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检测方法的各项质量指标及质控参数均在允许范围内。

1.3.3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PHILIPSSONOS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由固定人员操作,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和6个月时用标准方法记录心脏长轴、短轴及心尖四腔和两腔位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4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退出本研究指标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退出本研究:①不能耐受的头痛;②严重低血压(收缩压<90mmHg);③用药期间出现其他急性或严重疾病,如败血症、创伤、大手术等;④丢失病例;⑤死亡;

1.6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至本研究结束时,对照组死亡1例,共49例;治疗组因药物不良反应退出1例,丢失病例1例,共48例。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两组治疗后血压及心率情况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SBP、HR自身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BP情况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显著(P<0.05),心率情况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心率情况比较(x-±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①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②P<0.05、③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NT—proBNP、LVE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显著(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情况比较(x-±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①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②P<0.05

2.4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共有3例患者出现血管扩张性头痛,其中2例患者继续用药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头痛症状较重,不能耐受,退出本研究。

3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收缩期后负荷过重,由于长期高血压和高阻力状态引起心肌细胞的肥大和间质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左室的舒张及收缩功能受损,最终导致左室肥厚和重构[2],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

本研究应用硝酸异山梨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干预治疗。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T—proBNP、LVEF等指标的对比,发现加用硝酸异山梨酯后均明显改善(P<0.05),考虑与上述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相对供血不足、降低肺血管阻力等机制有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BP情况,发现治疗组下降显著(P<0.05),分析其原因为硝酸异山梨酯在体内释放NO,NO与内皮舒张因子相同,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平滑肌细胞内环鸟苷酸增多,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外周动脉和静脉扩张,可降低收缩压。王亚丽等[3]用导管法研究了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发现它有降低动脉收缩压的作用,且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作用明显大于肱动脉收缩压,而对舒张压的影响不大,这样可以保持冠脉灌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挥积极的作用。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利尿剂等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不仅可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激活,抑制RAAS系统和蛋白激酶-C的激活,而且可以补充巯基,以减轻硝酸酯耐药性[4]。

综上所述,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可明显减轻静息或活动时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运动耐量,且对心率无明显不良影响,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剑平,罗智,等.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8-39.

[2]朱文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6):137-138.

[3]王亚丽,陈新义,管宫昌.用导管法评定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01,16(4):292-293.

[4]刘峥荣.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5):2572-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