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中的改进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中的改进要点

许长雷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生活段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劳动安全就是保护职工在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建立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条件,预防和消除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伤亡和职业病,保持和提高工人持久的劳动能力,不断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关键词:劳动安全;作业环境;要点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就要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安全性评价就是根据这种思路,对生产设备、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以及安全生产管理进行风险评估(价),找出不安全因素并进行量化,再经过整改,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这些不安全因素,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一、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体系分析

我国无论是评价范围,还是评价对象,现行标准均突出生产设备、作业环境、规章制度对安全的影响,突出管理方面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但忽视了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作用和对外界条件改善的促进作用,使得现有安全陛评价体系在对其人员安全性评价以及与此相联的系统总体安全性评价方面存在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评价的对象、内容、方法、指标等。这里的人员包括系统中的人员个体、群体、组织以及系统的组织管理机制,因而不能简单地用评价系统中全员的安全教育状况来表征人员的安全性,而应把重点放到评价系统人员的安全素质上。它表现为人的系统安全知识和经验、人的安全决策能力和安全机制,人的安全行为和安全心理活动等。人掌握安全科学技术的能力,表现在系统中每个人和组织的工作态度、思维习惯和工作作风等方面。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原因

1.在不了解行为科学及其最新研究成果。人的行为有其复杂的规律,既受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也受社会和自然的影响。过去,对人的行为研究很少,许多“不可思议”的行为无法解释,更谈不上如何进行预测和控制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了解行为科学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将人的行为看得十分简单,把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事故看成是“不可宽恕的低级错误”,使生产一线人员担负很大的心理和思想压力。过大的压力得不到引导和释放,就会成为人为失误的新危险源。

2.作业者的行为、动作失误具有随机性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出现的人为失误,是导致事故的近因。由于作业者行为、动作(无意识或有意识)失误具有随机性,例如手操作刀闸时用力的大小、操作方向、程序等错误,接地前未验电以及不拉地刀、拆地线以及事先难以预料的意外行为(如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往往因为情况千变万化而难以预测,使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难度增大。

3.作业者的个体差异。作业者在身体外貌、体质、生理、心理上存在明显差异,会对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各种职务的工作内容千差万别,不同的职务对员工的要求也不同,因而需要在人职之间进行匹配。要使各种职务都能配上符合要求的员工,并根据职务的要求对员工进行技术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培训。《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原则规定了电气工作人员须经医师鉴定,不存在妨碍工作的病症。但是,哪些病症,严重到什么程度才不能做哪些工作,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判别生理上是否符合职务要求还比较容易,而判断心理上是否符合要求就比较困难。目前不少管理者对人职匹配的重要性仍没有正确认识,应对此加以重视。

4.作业者的心理活动难以掌握。行为是受心理活动支配的,而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这就是说,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因为心理活动不同,致使相同的行为可来自不同的原因,相同的刺激、情境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这主要取决于个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差异。行为失误的原因很复杂,失误前外人难于掌握当事者的心态,所以难于预测和控制。

5.人机不匹配。在电力生产中,人是作业者,机只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工器具。只有根据人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机器,才能使人的操作得心应手,操纵自如;也只有按照人的特点来设计人机系统,才能真正做到安全、可靠、高效。

6.缺少对员工行为的培训。企业基本上没有针对员工行为(包括心理教育和正确思维)的教育和培训。为防止或减少因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就要对员工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懂得如何控制情绪、如何科学地运用“注意”、防止依赖心理和侥幸心理。人的行为是决策决定的,决策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行为的成败,因此还要对员工进行决策教育,防止因决策的失误而造成行为的失误。

三、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满足法律法规要求是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

要求组织将所有适用食品安全的有关法规和规章的要求融入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来。一方面要求在提供安全的终产品等方面与食品安全使用的法律法规要求保持一致性,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食品安全方针符合与职工商定的食品安全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组织在建立食品安令管理体系时内外部沟通、选择和设计前提方案、产品特性的描述、危害识别、建立追溯性系统、有关临视和测量装置等方面都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这就有助于乘务员公寓食堂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改变部分乘务员公寓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标准的随意性,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与国家法律法规发生冲突或不一致的现象。

2.风险控制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体现。

要求最高管理者应考虑能够影响组织有关食品安伞的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表明如何管理,要求组织应识别潜在事故(件)和紧急情况,如火灾、洪水、恐怖活动、人为破坏(如投毒)、能源故障(如停电)、环境污染、食物中毒与食品安全事件、新的危害的出现或由于商业风险的识别,组织应策划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应对程序等。标准对于风险控制还体现在对问题产品召回的要求方面,要求确保已被确定为不安全的受影响批次的最终产品在交付后能够及时、完全地召回。这就改变了传统的乘务员公寓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比较重视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但对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等紧急情况及其应急处理却缺乏认识和控制。

3.食品存放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的重要性。

对保鲜、冷冻、消毒等设备的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杜绝设备带病运行问题的发生。要保证饮水机、开水器、纯净水设备作用良好,定期对设备进行洗刷、消毒、排污,确保饮用水的绝对安全。

4.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一是严控采购环节。要按规定落实餐料定点集中采购要求,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认真填写食品进货台账。采购过程中做到不采购腐烂变质、超保质期、预包装破损和“三无”餐料,根据实际供应情况实行计划采购,做到少买、勤买,禁止外购主、副食成品(统一配送的预包装食品除外)。二是严控加工环节。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和卫生“五四”制规定,根据销售情况实行计划加工,做到少加工、勤加工,不加工腐烂变质、超保质期、预包装破损的餐料。做到严格按流程操作、按程序加工,保证餐料中心温度不低于规定标准,豆制品、豆角等必须做到经过高温加热、烧熟煮透后销售,不加工出售凉拌、冷荤类菜品。三是严控销售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食品的污染几率,使用专用工具取送食品、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销售人员要佩戴口罩,防止出现交叉污染。对炝拌类菜品要经常检查质量,防止出现变质问题。严禁销售变质食品和隔夜饭菜、隔日豆制品,严格控制乘务员外带米饭、馅制品、豆制品等易发生变质的食品。提供团体就餐、实行三餐制供餐处所要严格执行食品加工留样制度。四是严控存储环节。餐料存储地点要做到通风良好,对库存餐料要经常检查质量和保质期,发现变质、过期的要立即处理。必须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剩余餐料、半成品、成品必须全部向下班交接。做好食品的防尘、防蝇工作,原餐料、半成品、成品要做到分类存放、生熟分开存放。五是严控洗刷消毒环节。餐具、用具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洗刷消毒。采用消毒柜消毒的要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保证消毒时间,采用药物消毒的要按照说明保证用药量、浸泡消毒时间和洗刷用水的更换频率,做到器具洗刷干净、药物残留符合规定标准。生熟容器、洗鱼、洗肉容器级生熟菜墩、生熟刀具等要做到分开使用,杜绝使用回头碗盘问题的发生。

引起事故的原因具有复杂性,事故发生的场合与部位具有随机性,事故发生的时间具有突然性,但不论何种事故,追根寻源,人的因素起着主要作用。控制人的行为是防止安全事故的关键,也是安全管理的中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海洋,浅谈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中的改进要点.2016.

[2]王美凤,探讨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中的改进要点.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