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坡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汪红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生态护坡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汪红霞

汪红霞

浙江鸿翔水利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省海宁市314400

摘要: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重,区域水污染情况也日益严重,对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小河治理工程的应用,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展开对河流的治理方式。其中生态护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理途径。一般情况下,护坡找分为植被式护坡和混凝土式护坡。本文主要就当前生态护坡在河流治理中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并重点对治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其目的在于提高河流治理的工程效率。

关键词:生态护坡小河流治理工程应用

前言:我国的水资源较为丰富,河流分布也比较分散,呈星罗棋布的分布形式。但是,当前我国的一些中小河流都呈现功能退化的情况,河道常年没有得到治理,导致很多安全隐患的,在防洪中也给我国的人民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了有效的保障河流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就必须要对河流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修护。当前,使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治理方式生态护坡,这种方式属于河流和岸堤的生态连接,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和抵御洪水等功能,也能起到一定的绿化美化作用,这样就为河流打造比较牢固的护堤方式。本文主要就浙江省德清县十字港水系统合理治理的施工项目工程进行介绍,分析生态护坡在治理河道实际应用。

1.生态护坡种类分析

1.1植被护坡

顾名思义,植被护坡主要是以植被为基础,从河道的坡脚到坡顶都要种植植被,这样的植绿方式对河道构成一种植被的屏障保护,进而逐步形成抵御水土流失和平衡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另外,植被护坡的方式还可以对河流的水质起到一个净化的作用,改善周边河流的整体水生态系统,起到修复和管理河道的积极作用。另外,植被护坡的方式也可以为当地的绿化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在浙江省德清县十字港水系统治理工程中,植被护坡阶段共7.91KM,其具体施工建设方式也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在起到治理河流的同时,使水和自然融为一体,促进人水和谐,为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水域环境[1]。

1.2人工种草护坡

人工种草护坡的方式是利用人工的方式在河道两侧堤道两旁种植草皮,这种方式比较传统,在十字港水治理中没有被采用,这种方式的缺点主要是比较浪费人力和物力,而且治理方式不佳,对天气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这种方式在近几年来已经很少在治理中使用了。

1.3蜂巢式网格纸草护坡

蜂巢式网格纸草护坡方式是在利用六角形的网络固定方式,然后再在网格中间填充一些种植土或是一些植被,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其主要原理是力结构的方式,既可以有效地使流水有渠道的流动,也可以防止河道的表面被冲刷并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2]。这种方式的施工方式比较简单,而且外观也比较美观,但是造价比较高,故采纳效果也不是最佳,而且这种方式对环境要求比较高,不能在地势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2.当前生态护坡所面临的施工问题

2.1相关问题及成因

虽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多数的人还是喜欢青山绿水的生活环境。所以面对城市建设中部分区域河流河道面积被侵占、水域面积缩小的情况,为了满足泄洪的要求,很多地方都在新开或拓宽河道,并建设硬化护岸,这样的结果就导致护河岸堤防及管理范围的建设要求就越来越高,所需建设费用也越来越高,但是这样破坏了河道两旁的生态环境,使其生态环境的平衡达不到要求[3]。为了改善当前的这种现状,我国各地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都采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比如生态护坡,提防加固,在这次的十字港水项目中,也采用了植被护坡、水景文化建设以及新建护岸等几种新型生态治理方式,试图通过系统治理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水域环境。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从水利管理人员到具体施工人员,在对新技术和新方式上的认识程度都比较片面,施工方式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够强,也缺乏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和技术知识做指导。此次的十字港水系统综合治理工程,共需治理河道8条7.03KM和湖漾1个2560亩面积。由于任务比较重、时间比较紧,且没有相关领域详细资料,使前期水文地质勘测资料不齐全,面对当前这种现状,施工人员还是采用的比较传统的施工方式,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设计思路不解放,,标准定位不明确,而且没有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的思路方式,导致项目建设标准和需要实现的目标不精准。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定位标准和施工方式[4]。

2.2解决方式

在这种施工背景下,在十字港水综合治理项目中,必须要与当地的各类规划相结合,并按照相关政策和区域环境发展要求,开展河道治理和管理工作。另外,还要结合当地实际自然环境,尽可能地打造一个较为天然、人水和谐的河道环境,提高河流净化能力,倡导生态自我修复,为实现河道良好循环生态环境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十字港水综合治理项目中,历时2年工期,以排涝为施工标准,保证河道水流一日暴雨一日排除。并以坚持给周边居民打造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为最终目的,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要从综合治理项目中,充分认识到河流治理技术与创新开发的重要性,应该在不断的创新发展过程中,逐步建设一个符合实际情况并且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体系。

3.生态护坡的设计要点

在采用生态护坡的治理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相关的设计要点,提高实际的治理水平和创新的实践能力。其中,比较重要的设计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生态护坡的整体结构要保证较大的孔隙率,这样才能保证护坡上的植被有较高的存活率和生存空间,还可以为和共存的动物提供相应的栖息场所,保证其河堤及生态环境的固定性。第二,浅层地下水必须要与河道水系保持互相渗透流通的状态,这样在长时间的循环中,可以实现营养、物质的流通互换,保持水汽的良好循环[5]。第三,要考虑生态护坡的造价问题,造价不宜过高,而且不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去长期打理和养护,最好是具备较高的自我修复能力。第四,生态护坡所采用的材料比较要具备一定的柔性化和适应性,科学选择,合理搭配,这样才能满足比较多的河道变化地势,因为河道一般都呈弯弯曲曲的地势,柔性材料相应较好的兼容性可满足这一点要求,不仅可以满足轻水性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满足洪水水位泄洪时候的要求,保持河道的原生态性。比如,在此次十字港水的综合治理项目中,有一个湖漾,湖漾面积比较大,在这种湖漾的环境中,光热条件比较优越,适合鸟类等东西的栖息。再如,在湖漾中,也可以养殖一些鱼类和各种软体动物,以保持生物链的平衡。

4.结束语

在満足防御洪涝灾害的前提下,保护和创造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建造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景观,再考虑到安全性强度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效果,把过去的由混凝土组成的人工建筑河提,改造为由水系和土体以及植物互相联系,适宣生物生长的,自然状态的生态护坡,现在城市河流治理的一个发展趋势。生态护坡建设技术,是一个集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现代水利工程学,美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一体性的工程。推广生态型护坡的新思路、新材料、新工艺,建设一个绿色环绕,水质清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学校环境,是我们这一代水利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元春.生态护坡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4):42-44.

[2]蔡杰龙,杨永民,卢伟伟.生态护坡技术在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16(7):51-58.

[3]龙思宇.不同形式的护坡在南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7):142-144.

[4]张镇荣,陈洁.生态环保机压护坡砖在中小河流整治项目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3,29(7):12-15.

[5]罗建安.浅析生态混凝土预制块在中小河流治理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6(22):120-120.